-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抓西武周时期于氏家族仕宦情况浅探
全抓西武周时期于氏家族仕宦情况浅探
摘 要: 北朝隋唐时期,河洛于氏人才辈出,十分显赫,但武后时期,于氏家族正史中却少有提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虽有记载于氏家族相关人员,却无详细记载,故本文试图以《于遂古墓志铭》为切入点,探讨这位曾领军出征高句丽的将军生平和相关事迹,并借此窥探武后时期于氏家族的仕宦情况。
关键词: 于遂古 武周 仕宦
于氏家族是北朝隋唐著名的士族之一,家族历史悠久,延续几百年,不同时期都有名人出现。唐初,于志宁作为于氏家族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并对太宗、高宗前期政局有较大影响。公元655年,高宗欲立武氏为后,于志宁在此事上“首鼠两端”,态度模糊,故在政治上失势,被贬荣州刺史,郁郁而终。武后掌权后,于氏家族在《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中出现甚少,家族陷入一个低潮期。但在周绍良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续编》中收录了《大周故于府君墓志铭》,详载了墓主于遂古在武周时期担任官职的情况,说明该家族在武后掌权时期的发展情况。另外,还有《大唐故于府君墓志铭》、《于隐墓志》、《于知微碑》等资料也记载了于氏家族此期的发展。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对于遂古此人的生平及其相关事迹的考证,并借此窥探武后时期于氏家族的仕宦情况及其特点。
从墓文可知,墓主名于遂古,曾祖于义,为北周八柱国之一的于谨之子;祖宣道,于义长子,历事北周、隋朝,《周书》、《隋书》均有传;父永宁,曾任冀州司马等职,兄弟于志宁、于保宁、于志宁更是在高宗时期位至宰相,一度成为家族的代表。
据墓志铭的记载,于遂古于贞观十年起家皇帝千牛,年十二岁,《旧唐书》卷四十二《职官志一》载:“千牛备身左右、卫官以上、王公以下高品子孙起家为之。”而于遂古父曾任商州刺史、使持节商州诸军事,据此可知其应是通过荫庇入官的。然而,于遂古最初担任的千牛一职位是指千牛备身还是千牛卫长史呢?按照墓志记载,于遂古一直担任千牛一职,于永徽五年“特加四阶,除左武卫龙首府右果毅都尉,又转榆林府右果毅”。“长安城东郊万年县内有龙首乡,龙首府当置于此”①。又据《唐六典》卷第二十五可知:“左、右果毅都尉一人。上府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从六品下。”龙首府当属上府,故于遂古此时官阶应为从五品下,即其最初起家官职应为千牛卫长史,正第七品上阶,而出于年龄考虑,很大程度上担任的应是虚职,并未到任。还有一个问题,即为何其在永徽五年突升四阶,并转左武卫龙首府右果毅都尉。墓志载:“永徽初,天皇大帝升极……名实两兼,推择斯允。”高宗继位初,时年二十五、六岁的于遂古成为高宗的护卫,并“青观帝座,捧日光于近臣。名实两兼,推择斯允”,得到高宗的喜爱,被特进四阶,并转任为左武卫龙首府右果毅都尉。但事实究竟如何?《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高宗永徽五年载:“上由是有废立之志……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永徽四年是高宗意图废后的关键期,但此事却不能得到重臣的同意,只能无奈作罢。作为高宗的护卫,于遂古可能在废后问题上与高宗意见一致,故而得到高宗和武后的欢心,从而在短期内升至左武卫龙首府右果毅都尉,而这也应是后来能守卫胜州、领军出征高丽的重要因素之一。
“龙朔元年,奉敕领兵于胜州防遏。麟德元年,九姓初宾,奉敕将兵于瀚海都护府镇押”。胜州,“今理榆林县……大唐为胜州或为榆林郡”②。又据《资治通鉴》卷二百,高宗龙朔元年载:“回纥酋长与同罗、仆固犯边,诏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副……讨之。”永徽五年于遂古在担任左武卫龙首府右果毅都尉不久,便转任榆林府右果毅,故出镇胜州当是以此职出任,且极有可能是跟随郑仁泰出征九姓铁勒。关于此役,《旧唐书》卷八十三《薛仁贵传》写道:“寻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时郑仁泰因轻敌冒进,使得唐军损失惨重;而薛仁贵也被弹劾:“于所监临,贪淫自恣,虽矜所得,不补所丧。”可知此次出兵并未使九姓铁勒臣服,其后虽记载了契必何力出使安抚,“九姓遂定”的情况,但据墓志铭提到的“九姓初宾”看,铁勒地区可能还爆发了多次小规模战争,直到麟德元年才彻底归附。且于遂古在铁勒九姓归附之后,便受命“将兵于瀚海都护府镇押”可知其在这场战争之中是有功的,因而才能得到镇押瀚海都护府的重职,也因此,于遂古才能在乾封元年领军出征高丽。
乾封元年,高丽内部泉氏兄弟发生内讧,泉男生投唐,唐高宗抓住此次机会,“以李?尬?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河北诸州租赋悉诣辽东给军用”③。此役历时一年多,依靠高丽内乱的有利条件和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高丽悉平”,隋唐两代历经了多次对高丽的征伐行动,终在高宗朝划下了句号。战争中,于遂古“奉敕领兵于九都道征平壤,□东爰至汉城。”九都道,应为丸都道,“九”为“丸”的误写。其具体担任什么职务却并无记载,但从“公谋猷允着,才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