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亚勤从“神童”到神话
从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到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凭借超出常人的天赋,按照一个普通人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
对于每一个智商能与“神童”这两个字匹配的小孩来说,童年似乎都结束得太早了。他们过早地承受了成年人的期许和异样的眼光,而长大后却始终无法进入正常的社会秩序。
张亚勤的人生轨迹似乎超越了“神童”的宿命:12岁成为当年中国最年轻的大学生,23岁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乔治#8226;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31岁成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
“神童”悖论
1978年,只有12岁的太原少年张亚勤成了大学生。那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在国人的记忆里,除了高考恢复这个大事件之外,最冲击人眼球的事件就是“神童”,不是一个,而是一个班。当年的少年班里有30多个学生,从12岁到15岁,来自全国各地。
张亚勤加入“神童班”,起初是因为他在《光明日报》上读到一个故事,一个“神童”的故事。
这个“神童”叫宁铂,两岁半时就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
1978年3月,宁铂来到中国科技大学。随后的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闭幕式上,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这一时期后来即被称为“科学的春天”时代。
有一天,一个作家要采访这群“神童”,看到张亚勤沉默寡言,便叫他一起去散步。作家说:“知道吗?比起你的同伴,你的基础还很差。”张亚勤争辩道,“我是凭自己的本事考进来的。”随后作家说,“可是,你才刚刚开始,究竟能不能成功,还要看你以后的路怎么走。”这促使张亚勤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面临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张亚勤,整个科大少年班的同学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这仅仅只是这个特殊群体遇到的问题之一:自科大少年班创立之后,一直就争议不断,这群孩子也遇到了一些心理问题。
宁铂自进入少年班后,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后来的发展也不顺利。2005年,他终于遁入空门,出家为僧。在此之前,他用高尔基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我的心眼,是皮肉上熬出来的。”
谢彦波也是张亚勤的同学,在班上年龄最小,非常聪明,但畏惧与人交往。在进入科大前,他只有5年小学的人生经验。关于他,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是,第一次走进校门时,他滚动着一只铁环。
中科大少年班的班主任在对媒体回忆时说,“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他的问题就尤其严重。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
谢彦波似乎不懂得如何与决定其命运的人相处。18岁时,他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但因为没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博士学位没拿下来,于是就转去美国读博士。
在普林斯顿大学,谢彦波跟随大名鼎鼎的菲利普#8226;安德森教授学习,后者在1976年因为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在安德森看来,谢彦波的性格中有着令人无法容忍之处。
恰好当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中科大的一位副校长决定让谢彦波回国,被怀疑有潜在危险的谢彦波就这样仓促结束了留学生涯。后来,他以硕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师的工作。
当宁铂在“神童”的光环里纠结、谢彦波在与导师的紧张关系里找不到定位时,张亚勤成了“神童”背后的隐形人,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调皮、捣蛋。宿舍楼的大门上少了一块玻璃,这个年龄和身材都占尽优势的孩子便时常钻进钻出。
张亚勤经常去听一些演讲,李政道、杨振宁、霍金等很多大科学家都曾到过科大演讲,“霍金讲黑洞时,我站在前面听了两三个小时,听他讲时间、讲空间,不过只听懂一小部分。那时候觉得知识就像黑洞一样,是永远无穷无尽的。”
超越宿命
张亚勤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关于通讯方面的。有一次他读到了一篇文章,非常困惑,于是给通讯领域的学术权威皮克#8226;霍兹写信。霍兹就是扩频通讯的鼻祖之一,而CDMA的前身就是扩频通讯。
张亚勤没有收到回信。但两个月后,霍兹来科大讲学,他记得张亚勤的那封信,两人相谈甚欢。回到美国后,霍兹问张亚勤是否愿意到美国来上学――给他奖学金。于是,一封美国乔治#8226;华盛顿大学的邀请函发到了张亚勤手里。
1989年,23岁的张亚勤博士毕业,他递交了华盛顿大学历史上惟一一个满分的博士论文。在老师的推荐下,他来到著名的GTE研究中心做研究工作。在接下来5年里,全身心投入到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讯研究领域,成为这个行业最为出类拔萃的专家之一。
19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毕业设计小型气动冲压机设计.docx VIP
- DB35/T 158.3-2001菲律宾蛤仔标准综合体 采苗和培育技术规范.pdf VIP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新高考Ⅰ)[含答案].doc VIP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比附加题 课内提升(含解析).docx VIP
- (完整版)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doc VIP
- 《汽车智能座舱语音分级与测评方法》.pdf VIP
- 第一章引言.doc
- 2025年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华东师大版B卷)(含解析) .pdf VIP
- 浙江省城市桥梁隧道运行安全风险防控导则(试行).pdf VIP
- 2025年铜包铝镁线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