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离子通道型膜受体 离子通道型受体是一类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它们的开放或关闭直接受化学配体的控制,被称为配体-门控受体通道(ligand-gated receptor channel)。 配体主要为神经递质。 G蛋白偶联型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得名于这类受体的细胞内部分总是与异源三聚体G蛋白结合,受体信号转导的第一步反应都是活化G蛋白。 GPCR是七跨膜受体(serpentine receptor) (一)G蛋白的活化启动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途径的基本模式 : G蛋白循环 (二)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G蛋白-第二信使-靶分子发挥作用 活化的G蛋白的α亚基主要作用于生成或水解细胞内第二信使的酶,如AC、PLC等效应分子(effector),改变它们的活性,从而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 可以激活AC的G蛋白的?亚基称为??s(s 代表stimulate);反之,称为?i(i代表inhibit)。 (三)胰高血糖素受体通过AC-cAMP-PKA通路转导信号 (四)血管紧张素II 受体通过PLC-IP3/DAG-PKC通路介导信号转导 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受体亦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但是偶联的G蛋白的亚基?为?q,通过PLC-IP3/DAG-PKC通路发挥效应。 此外,由于G蛋白亚型的不同,形成多种其他通路和效应,如PDE-cGMP-Na+通道信号转导通路、PLC-IP3-Ca2+/CaM-PK信号转导通路等。 酶偶联受体指那些自身具有酶活性,或者自身没有酶活性,但与酶分子结合存在的一类受体。 这些受体大多为只有1个跨膜区段的糖蛋白,亦称为单跨膜受体。 酶偶联受体种类繁多,但是以具有PTK活性和与PTK偶联的受体居多。 (一)Ras→MAPK途径是EGFR的主要信号通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是一个典型的受体型PTK。 Ras→MAPK途径是EGFR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 EGFR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二)JAK-STAT通路转导白细胞介素受体信号 干扰素、大部分白细胞介素(interlukin, IL)受体属于酶偶联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 growth factor β, TGFβ)受体。 TGF? 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和表达水平,调节细胞分化和增殖 去极化与超极化,调节蛋白质功能和表达水平 去极化与超极化 细胞 应答 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 激活G蛋白 离子通道 功能 1个 7个 4个 跨膜区段数目 具有或不具有催化活性的单体 单体 寡聚体形成的孔道 结构 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神经递质、激素、趋化因子、外源刺激(味,光) 神经递质 内源性配体 单次跨膜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离子通 道受体 特性 三种膜受体的特点 * 信号迅速发生和迅速终止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具有级联放大效应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存在通用性和特异性 不同信号转导通路间具有交叉联系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基本规律 * 放大 1个信号分子 受体 每个活化受体激活多个Gs分子, 释放出a亚基,在一般时间里激 活一个腺苷酸环化酶 Gs蛋白a亚基 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每个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产生 多许cAMP分子 cAMP分子激活PKA 每个PKA分子使许多酶分子 磷酸化活化 每个酶分子产生 许多产物分子 酶X产物 放大 放大 放大 cAMP PKA 酶X * 第四节 细胞信号转导与医学 一、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二、 信号转导药物 * ★ 从单一分子、单一通路研究向规模化研究发展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趋势 ★ 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 ★ 从单纯生物学实验研究向计算机模拟研究的发展 ★ 从体外研究向体内研究的发展 ★ 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高度可变区 DNA结合区 铰链区 激素结合区 激素结合区 NH2 COOH 高度可变区:转录激活 DNA结合区:具有锌指结构,与DNA结合 激素结合区:与配体结合,使受体二聚化,转录激活 铰链区: 与转录因子结合,触发受体向核内移动 核受体结构及作用机制示意图 DNA分子上能与激素下游分子(转录因子)结合的特征性的核苷酸序列 5’ AGGTCATGACCT 3’ 3’ TCCAGTACTGGA 5’ 甲状腺素 5’ AGGTCAXXXTGACCT 3’ 3’ TCCAGTXXXACTGGA 5’ 雌激素 5’ AGAACAXXXTGTTCT 3’ 3’ TCTTGTXXXACAAGA 5’ 肾上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