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西蕃一词是指称吐蕃还是回鹘再讨论.docVIP

关于唐代西蕃一词是指称吐蕃还是回鹘再讨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唐代西蕃一词是指称吐蕃还是回鹘再讨论

关于唐代西蕃一词是指称吐蕃还是回鹘再讨论   内容摘要:本文就李树辉《库木吐喇石窟第75、79窟壁画绘制的年代和功德主身份研究》一文中提出《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下》载西州“贞元七年设于西蕃”是指回鹘,结合唐诗作了讨论,认为在唐代“西蕃”一词不是泛称,而是特指吐替,回鹘说没有充分证据。   关键词:唐诗;西蕃;吐蕃;回鹘   中图分类号:K289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1000-4106(2011)01-0067-06      一直以来,学者们在论述7世纪中叶以后西域政治格局时,基本上持这样的看法:即随着唐王朝完成统一西域的宏图大业,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开始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由南而北推进,拉开了与唐王朝争夺安西四镇的序幕。几经反复,唐军终于在武后长寿元年(692)击败吐蕃,并以兵三万常驻四镇,使安西都护府稳定地设置于龟兹达百年之久。安史乱起,驻守西北唐军大批调往内地勤王平叛,武备空虚,吐蕃乘机占据河西、陇右,攻陷安西,今新疆南疆以及吐鲁番盆地为吐蕃所据,直到9世纪中叶回鹘从漠北西迁,吐蕃势力才最终退出西域。   刊载于《敦煌研究》2008年第4期李树辉先生文章《库木吐喇石窟第75、79窟壁画绘制的年代和功德主身份研究》认为,回鹘早在9世纪中叶西迁之前的贞元七年(791年)即已控制天山南北,其证据便是库木吐喇石窟第75、79窟功德主为咸安公主母子、怀信可汗骨咄禄以及崇徽公主与牟羽可汗的女儿、女婿,并认为《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下》所载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非指吐蕃,而是指回鹘。李先生是这样叙述的:   回鹘据有高昌的时间,史籍均语焉不详。《宋史?高昌传》作“安史之乱,其地陷没”,仅是概而言之。《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下》称西州“贞元七年没于西蕃”。文中的“西蕃”,学者们多理解为吐蕃。   “蕃”是古人对周边国家或非汉语族群的泛称。与此相对,“西蕃”一词则常用于指称西方的突厥语族群、印欧语族群和吐蕃。此外,另有北蕃、南蕃等词语。结合史籍及出土的汉文、回鹘文文献记载,我们有把握断定,其“西蕃”正指回鹘……天山地区自贞元七年秋开始便在回鹘汗国的控制之下。   李先生所论,对于研究7至9世纪西域历史来说非常重要。拜读之后,感到有几个问题很有必要提出探讨。这里,笔者仅想结合唐诗,看看唐代“西蕃”一词的指称对象。要申明的是,笔者对唐诗根本谈不上研究,只是在整理唐诗中的禅寺与禅僧资料过程中,接触到这个问题,觉得实际情况并非李先生所断言,故冒昧撰成此文。李先生是民族与语言学研究专家,本文错误之处,敬请指教。   关于“蕃”的含义,诚如李先生说的,“是古人对周边国家或非汉语族群的泛称”,在唐诗中,我们即可读到许多以“入蕃”、“和蕃”为题。描述唐王朝与吐蕃、回鹘(回纥)、契丹和南诏等周边民族关系的诗篇。对吐蕃的称呼,既有同其他周边民族一起统称为“蕃”者,又有以吐蕃位于青藏高原的地理方位称作“西蕃”者,可见“西蕃”不是泛称,而是特指吐蕃,为吐蕃的一种别称。   《全唐诗》收录了描述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弃隶蹄赞的和亲诗18首:崔日用《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46)、崔浞《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54)、李峤《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58)、阎朝隐《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69)、韦元旦《奉和送金城公t适西蕃应制》(卷69)、唐远??《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69)、李适《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70)、刘宪《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71)、苏颞《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73)、徐彦佰《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76)、张说《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87)、薛稷《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93)、马怀素《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93)、沈俭期《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93)、武平一《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101)、赵彦昭《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一作崔日用诗)》(卷103)、郑情《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卷106)、徐坚《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卷107)。关于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前后经过,新、旧《唐书?吐蕃传》均有记载,后者较详:神龙元年(705年)吐蕃遣使为赞普弃隶遗?赞请姻,中宗以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许嫁之。景龙三年(70g年)十一月,吐蕃遣使来迎,四年(710年)正月中宗驾临始平县,送公主进藏,并命从臣赋诗饯别。以上所列和亲诗,便是参加这次送别金城公主宴会的从臣兼诗人们,奉中宗之命而作。鉴于本文要讨论的是唐代“西蕃”指称问题,仅看诗题即可明了“西蕃”是指吐蕃,无需再一一引录诗文。   除上列描述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的和亲诗,《全唐诗》还收录咏叙朝廷命官出使“西蕃”的送行诗,它们是:杜审言《送和西蕃使》(卷62)、韦应物《送常侍御却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