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冷兵器和防具 防护篇(上)
日本防护装备最初的称呼和我国基本一样,防护躯体部分的称为甲,防护头部的称为胄,统称甲胄,手持的称为盾(日文字为?)。甲胄一词在我国出现得很早,在春秋时期的《礼记?曲礼》中就有“献车马者执策绥,献甲者执胄”之说,因此可以断定日本的甲胄起源于我国。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对甲胄的称呼已改变,中世纪后日本人把穿在身上的甲称为铠,戴在头上的胄称为兜,这种称呼在现在日本的很多时代剧中经常可以看到。
作为战争中单兵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具的发展和兵器发展息息相关。和刀剑一样,日本的防具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日本的防具除了起到防护作用外,艳丽的色彩加上形形色色的装饰是其最大特点,因此日本的甲胄也被称为“勇者的盛装”。
日本甲胄的变迁和分类
甲胄主要是为了防护剑、矛、枪、弓矢等兵器的攻击。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材料的选择上经历了竹、木、布、皮革、青铜和铁等不同的变化。由于皮革、木片、竹片等材料容易腐烂,至今已经很难了解这些甲胄的情况了。从日本考古挖掘的情况来看,在弥生时代(1~3世纪)后期到古坟时代,皮革、木片和藤制成的甲胄占据主导地位,弥生时代后期是木制的短甲,从古坟时代到平安时代中期使用的是短甲和挂甲,这一时代的胄则有冲角付胄和眉庇付胄两种。短甲和挂甲实际上是从中国传入的,经过日本人的消化和吸收,发展成了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大铠。而铁制的甲胄在弥生时代后期也开始出现,这和铁制武器出现的时代基本吻合。在发掘出土的古坟时代(300-710)的物品中,发现过许多青铜和铁制的甲胄。
在古坟时代,还出现过称为练革的皮革甲胄。所谓练革是将牛皮浸上胶粘材料,然后将3-8层牛皮重叠粘接起来。经过强化处理的材料制成的甲胄相比铁甲重量减轻了很多,但和铁一样坚固。
奈良时代(710-784),日本曾流行过棉甲和皮革甲,但它们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受潮,由于日本气候的原因,即使在涂漆的情况下也很容易损坏,因此奈良时代以后的甲胄就完全以铁为主了。
大铠出现在平安时代中期,主要是为了满足骑马、射箭的需要而出现的。配合大铠的胄开始称为兜,当时有星兜和筋兜之分。在源平时代(11世纪末~12世纪末),大铠开始变得豪壮而华丽。进入幕府时代,武器日益精良,战争日益频繁。一方面,大铠作为武将的装备开始变得繁杂而笨重,已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徒步士兵开始配备较为轻快的胴丸,并以此为基础将其简化为腹卷和腹当。从南北朝时期到室町时代,战斗方式又从骑射转变成了以枪为中心的集团战和方阵战,大铠开始失去原有的实用价值,成为显示武将威仪的象征。
室町时代的应仁之乱(1467-1477)后,日本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当时出现的甲胄称为“具足”。由于战乱不断,武将们都想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甲胄也制作得五花八门。到了江户时代,为区别过去的甲胄,将江户时代前的甲胄称为“昔具足”,而当时的甲胄称为“当世具足”,“当世”表示“现代”的意思。
战国时代,由于铁炮等火器开始出现,为了防护弹丸,甲胄开始向实用化发展,多余的装饰也少了许多。当时受西洋甲胄的影响,日本还出现过南蛮铠。
日本对专门制作甲胄的人称为甲胄师,也称铠师,早期还有甲作、铠作等称呼。在日本历史上,从短甲、挂甲等制作开始就出现了专门制作人员。这些掌握甲胄制作技术的人员在古代只有豪门中才有,奈良时代,开始由这些专门制作人员组成朝廷的兵工厂。战争时代,这些人根据战争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了制作铠甲的技术。战国时代,这些人还被称为物具细工、具足细工、铠师、具足师等。
甲胄师的存在在奈良时代的文献中就有记载,在日本战国时代的文献中记载了一些流派,当时有名的甲胄师有京都的明珍派,而江户时代著名的有奈良的岩井派、春日派,纪州的杂贺派、左近士派、胁户派、甲乙女派等。
短甲 短甲也称“小铠甲”,以防御剑、矛、枪等的刺杀为主。短甲在古代的铠甲里最具日本特色,使用时间也最长。最初它采用植物或兽皮等有机物制成,但很容易腐烂,因此今天已无迹可寻。现在能看到的早期短甲,都是由铁和青铜制成的,如奈良城山2号坟出土的短甲。日本早期的短甲甲片的高宽比例与中国汉代的甲片完全一致,而且编缀方法也仿效汉代铠甲,早期的短甲基本上是用皮索将长方形或三角形的金属片编缀而成。在日本,经过改良和发展后短甲不再使用皮索,而是用铁钉把铁板连在一起。铁甲使用的甲片也从小型向中型的长甲片发展,后来更变成大型甲片,出现了“留短甲”。
短甲一般没有草摺(下接甲裙),在右腋处装有铰链,所以前面的一侧能够打开以方便穿着,穿好后再关合右侧。穿甲前,先要系上带子束腰,使短甲与身体结合更好。从出土的土俑中可以看出肩部上方的两根带子是起固定短甲的作用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