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X”的语义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X”的语义分析   摘要 语义存在于语素的组合之中,且受制于语境,尽管语境范围很大,也很灵活,但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即复合词和固定词组来限定语义。以“打”为例,“打”的主要形式为“打+X”、“X打X”、“打一X”和“X+打”,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打+X”的语义来揭示汉语的魅力。   关键词 语义 打+名 打+动 打+形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      Semantic Analysis of Play+X   LIU Yanhui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AbstractSemantics is present in a combination of morphemes, and the subject context, despite the wide scope of context, but also very flexible, but we can learn from two levels of the compound words and phrases to limit fixed semantics. To fight for example, play the main form of playing + X, X play X, playing an X and X + play, the paper will be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laying the + X to the semantics reveal the charm of Chinese.   Key wordssemantic; play + noun; play + verb; play + adjective      0 引言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词汇系统,词汇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就是常用词。王力先生在《新训诂学》中认为:“无论怎样‘俗’的一个字,只要它在社会上占了势力,也值得我们追求它的历史。”(王力 1980:321)近年来常用词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打”属其中之一,它的主要形式为“打+X”、“X打X”、“打一X”和“X+打”,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打+X”的语义来揭示汉语的魅力。   1 语义的内涵及“打”的语义   语义存在于语素的组合之中,且受制于语境,尽管语境范围很大,也很灵活,但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即复合词和固定词组来限定语义。那究竟什么是语义呢?关于语义的定义有很多种,这里只举一个例,即王寅先生(2001)在《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的前言第三页中说:“语义是思维的体现者,是客观事物经人们认知后在头脑中的概括反映,是言语交际过程的中心所在。”既然语义是言语交际的中心,因此,无论我们是作为讲述者还是听众,无非是希望被理解和能理解表达的思想抑或是话语,交际中是不能缺少语义的。   谈及“打”字,宋代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中就有记载:“打,丁雅反。其本意为考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挝作击之义也。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父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糊粘纸曰打粘,以丈尺量地曰打量,举手试眼之昏明曰打试。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宋代刘昌诗《芦浦笔记》:“世间言打字尚多:左藏有打套局,诸库支酒谓之打发,诸军请粮谓之打请,印文书谓之打印,结算谓之打算,贸易谓之打博,装饰谓之打扮,请酒醋谓之打酒、打醋,盐场装发谓之打袋,席地而睡谓之打铺,包裹谓之打角,收拾为打叠,又曰打迸。畚筑之间有打号,行路有打火,打包,打轿。负钱于身为打腰。饮席有打马,打令,打杂剧,打诨。僧道有打化,设斋有打供。荷胡床为打交椅,舞傩为打驱傩。”(邹伟林 2004:57)“打”在近现代汉语中的应用也极为广泛,“打”的词义开始泛化,搭配的对象扩大,词义趋于抽象。“打”在“触事皆谓之打”的语言应用中由其动词义演变虚化而产生有介词、连词和助词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打”的义项进行研究的主要有胡明扬、俞敏、杨硕林等。这里以杨硕林(2006)对《“打”的义项新解》为例。从五个方面对“打”的词义加以概括:   ①使被作用物呈现某种性状,如打人(痛)、打门(响)、打蛋(碎)、打花瓶(破)、打玻璃(碎)、打道(畅);   ②使被作用物实现其功能,如打钟(响)、打针(注射)、打算盘(算账)、打灯笼(照明)、打伞(挡雨)、打麻将(娱乐);   ③使被作用物转换处所,如打柴、打草、打蛔虫、打霜、打蜡、打油;   ④使某种事物形成、产生或出现,如打坝、打刀、打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