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证实性与可证实性
意义和证实 〔德〕莫里茨·石里克 第2章 可证实性 2.1 刘易斯对经验主义意义观的表述 2.2 “可证实性”的含义 2.3 早期维也纳学派的强“证实”观及其根源 Clarence Irving Lewis (1883-1964) A major American pragmatist educated at Harvard, Lewis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from 1911 to 1919 and at Harvard from 1920 until his retirement in 1953. Known as the father of modern modal logic and as a proponent of the given in epistemology, he also was an influential figure in value theory and ethics. --The interna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翻译问题: (1)第1、3自然段:“经验意义的要求”。 〔英〕“the empirical-meaning requirment”: 经验主义意义观的要求。 (2)第3自然段:“…这就是:可以把规定概念应用范围的构成命题的证实的那些经验项目一一指出”。 〔英〕p.343-3:“…that one can specify those empirical items which would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cept or constitute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proposition”。能够详细列出那些决定概念应用范围或构成命题证实的经验项目。 (3)第4自然段:“检验办法”;“可以证实”。 〔英〕“method of testing”-检验方法;“verifiability”-可证实性 test:v. n. 检验 testability:n. 可检验性 verify:v. 证实 verification: n.证实 verifiability: n.可证实性 verificationism:n.证实主义 2.1 刘易斯对经验主义意义观的表述 刘易斯把经验主义意义观表述为两层意思: 第一,所提出的任何概念或命题都有明确的所指,这个所指“在语词上和逻辑上是可以理解的”。 这涉及“可证实性”问题。 第二,“进一步的意思”是:能详细列举出那些概念的应用范围的经验项目,或者构成命题证实的经验项目。这涉及检验方法的问题。 所以,刘易斯要求澄清“可证实性”和“检验方法”这两个用语的意义。 石里克谈到刘易斯对经验主义意义观的一个误解: 石里克澄清到: “语词上的可理解”就是要求知道“这些词在实际上是怎样使用的”,也就是知道这些词的定义,知道它们最终通过实指定义实际上指称什么。 “命题的可理解”就是要求“知道一个命题怎样得到证实,就是在语词上和逻辑上理解该命题,而不是什么在它之外和之上的事情”,并不是超出命题本身的意义提出什么要求。 2.2 “可证实性”的含义 刘易斯把维也纳学派的“可证实性”理解为:(第7-8段) (1)只有能够得到明确的证实的陈述才是有意义的; (2)而证实只能出现在主体当下的经验中。 由此推论,这将导致“意义的归谬法”:如果只有被此时此地的经验证实的陈述才是有意义的陈述,那么绝大多数科学陈述都是不能证实的,都是无意义的陈述。 石里克的辩解: (第6、9、10段) “‘可证实’并不意味着‘在此时此地可以证实’,更不意味着‘现在得到证实’”,因此,证实“能在将来出现,或是只能在当下出现,是无关紧要的”。 也就是说,“可证实性”是证实的可能性,它可以是一个命题的断定出现在当下的经验中,也可以是它的断定出现在将来的经验中,经验并不限于我们实际观察到的东西。维也纳学派是以“可证实性”作为意义标准,而不是以“证实”作为意义标准,,石里克认为这是不会陷于“意义的归谬法”的。 2.3 早期维也纳学派的强“证实”观及其根源 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 本书是在1922-1925年期间酝酿写成的,在维也纳学派内部经过讨论后,于1928年出版。这本书旨在“提出一个关于对象或概念的认识论的逻辑系统,提出一个‘构造系统’”。他把自我心理经验和性质概念作为最低层次的概念,用重新定义的方法,在这些最低层次之上构造出物理对象,由此又构造成他人心理对象,最后构造出社会科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PLC的液压施工升降机控制系统设计.doc VIP
- 2025年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有答案.docx VIP
- 【通用】不涉及前置审批承诺书.docx VIP
-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计算机类)专业知识考试题库资料汇总-中(600题).pdf VIP
- 材料物理性能课后习题答案北航出版社田莳主编.pdf VIP
- 消防验收表格(1).doc VIP
- 专题06 仿写与句式变换-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统编版).doc VIP
- 发给劳务派遣公司的整改通知单.docx VIP
-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测试题.pdf VIP
- 数据资产管理管理平台交流材料.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