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疑问解答节选.pdf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疑问解答节选

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疑问解答(节选) 为了配合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 简称新规范) 的实 施,帮助建筑设计人员对新规范的理解,规范管理组对设计人员在学习和实施规范中所遇到 的问题作出解释。本文主要介绍新规范修订的指导思想、重要变更以及有关抗震设计基本要 求的主要条文修改。 新规范何时正式实施,有没有“过渡期”? 新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 2010 年 5月31 日发布,要求从12月1 日起实施。新规范与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 (2008版)不再有所谓“过渡期” 。2010年10月27 日,在全国新规范贯标培训班上,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标准定额主管部门明确指出:以工程项目设计合同正式签订日为执行新规范的时 限,即从2010年12月1日起签订设计合同的工程项目均应按照新规范设计,在此前签订设计 合同的工程项目仍可按照原规范设计。 新规范修订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按原建设部建标 [2006 ]77 号文件通知,2001 规范修订的指导原则是:依据我国国情, 适当调整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新规范在哪些方面延续了 89 规范和 2001 规范的基本原则? 新规范在以下几方面延续了 89 规范和 2001 规范的基本原则: 1)继续遵守“三水准设防和两阶段抗震验算” 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以“小震不坏,中震 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进行“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强度和弹性变形验算和“大震 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2 )保留7度0. 15g和8度0. 30g 的设计地震分区及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 3 )保留设计应谱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骨架曲线形状周期延长到6s,并提供不同阻 尼比的调整方法; 4 ) 保留楼层最小剪力系数强制性要求; 5 ) 保留建筑规则性定性和定量化的定义; 6 ) 保留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划分和相应的计算与构造要求; 7 ) 保留砌体结构设置圈梁和构造柱以提高结构延性和整体性的要求; 8 ) 保留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内容; 9 ) 保留非结构抗震设计内容。 新规范对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有哪些重大变更? (1)按2009年发布的 《防震减灾法》对“地震小区划”的规定,在新规范第 1. 0. 5 条中 删去2001 规范关于抗震设防区划的相关规定,保留“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 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 ( 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 的烈度值) ” 。因此,过去所做的城市抗震设防区划图中的地震动参数,将不再用于单体建 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2 ) 设计地震分组和对应Ⅱ类场地特征周期 T 值完全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 GB18306—2001 )的定义,不再进行调整。这样,与 2001 规范相比,在新规范附录 A 中, 全国2 500个抗震设防城镇中设防烈度不变而设计地震分组上升的城镇有1 000多个 ( 占40% 以上) 。变化较多的省份和所占城镇的比例如下:河北74% ,山西 55% ,福建 54% , 山东 75% ,河南 45% ,四川76% ,云南 82% ,西藏 82% ,陕西 48% ,甘肃 92% , 青海88% ,宁夏 81% ,新疆 82% 。 其中,设计地震分组上升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有:天津、石家庄、福州、郑州、银川、 乌鲁木齐由设计一组升为设计二组;济南、昆明、兰州、西宁、拉萨、台北由设计二组升为 设计三组;成都由设计一组升为设计三组。设计地震分组的上升表明对应的场地特征周期 Tg 有所加大,地震作用相应增大。 新规范总共包括多少章、节、附录、条文? 新规范共分 14 章、59 节、12 附录,计 630 条 ( 含 56条强制性条文) 。 如何判别建筑形体的规则性? 建筑形体的规则性包含建筑的平、立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楼层质量分布、刚度分 布、承载力分布等诸多方面。由于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可能设计出形体不规则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che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