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
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
Center for Engineering Monitoring with Opto-Electronic Sensing(CEMOES)
江苏·南京
Copyright © 2005 CEMOES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心简介
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是在原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分布式光纤实验室的
基础上成立的, 是我国第一个以分布式光电传感监测技术为核心的工程监测和健康诊断研究中心。中心
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和南京大学“985”项目的联合资助下,围绕光电传感尖
端技术-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 )、拉曼分布式温度传感技术(ROTDR)、布喇格光纤光栅(FBG )
传感技术和长标距光纤变形传感技术(LONG-GAGE, SOFO )等,从应用源头上研发监测设备和专利
技术, 探索分布式光电传感技术应用于各类工程安全监测中的有效方法,建立针对不同工程建设质量和
安全运行特点的健康诊断和评估系统,从而提高我国整个工程界的监测水平。
团队宣言
中心致力于将先进的光电传感技术应用于隧道、大坝、桥梁、地铁、铁路、高速公路路基、滑坡、
深基坑、桩基础、锚杆(索)、钢及混泥土结构、堤防、油气管线、大型储罐等工程设施和结构的智能
监测、灾害预警、健康诊断和安全评估。提供从工程的可行性分析、监测系统的设计、计划安排、传
感光缆的铺设、系统的安装和应用、测量、数据分析、处理和评价等一系列完善的服务工程技术服务,
解决各类技术问题。
中心以创新作为发展的灵魂,踏实作为工作的作风、团结作为事业的保障,向着“立足江苏、面向
全国、角逐世界” 的目标,稳步前进。
合作研究和成果
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与日本横河公司、加拿大渥太华大学、ISIS、瑞士 SMARTEC、美国自然科
学基金委(NSF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等多个国外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开展了广泛的学术
交流和科研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具专利性成果 5 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
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和课题十余项, 如南京市鼓楼隧道、玄武湖隧道、广东河源高速公路滑坡监测、等多
项重大工程的远程分布式光电传感应变监测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工程效益,已引起了国
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 1 -
中心研究团队
中心主任简介
施斌, 男,1961 年 10 月生,江苏海门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
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地质工程教研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和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已发表论著 10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的论文 12 篇,
EI 收录的论文 20 余篇,ISTP 收录的论文 8 篇,CSCD 收录论文 60 余篇,发表分布式光电传感监测技
术论文近 20 篇。主持国家、省部级和地方项目 20 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次,三
等奖二次,十余次受到省部级有关部门、学会和所在学校的学术表彰和奖励。
学术兼职有: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副主席(负责亚洲区),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 )会员,
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滑坡崩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
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四川
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防灾减灾学报》等杂志编委等。
先后在俄罗斯盐业设计院(1992)、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1993)、日本地质调查所(1996-1997)、
美国麻省大学(1997)、香港大学(1999)、美国斯坦福大学(2000 )、巴西矿业大学(2000 )、台湾大
学(2000 )、日本茨城大学(2001 )、日本大学(2002 )、韩国中央大学(2002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
(2002-2003 ),芬兰国家环境研究所(2004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2004 )等国家和地区做高级访问学
者、讲学、科研合作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技术力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