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实效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探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实效性

初探《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的实效性   【摘要】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是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今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让学生的课外探究,但很多的课外探究只流于形式,而没有其应有的价值。本文试从培养探究兴趣、寻找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关注探究过程、注重评价方式四方面阐述提高课外探究实效性的方法。   【关键字】探究;兴趣;价值;过程;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理念的层层深入,很多教师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课外探究兴趣的培养,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能够经常性地给学生布置课外探究的作业。现在的科学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课外再去研究一下。”学生响亮地齐答:“好!”第二天教师却了解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全班没有一个学生真的去做实验!这样的事例常出现在目前的科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也对于这样的模式十分崇尚,甚至可以说是盲目地崇尚。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确实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极好时机,但课外探究的实效性真正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这样的作业只停留于形式,那就没有价值了。而要让学生的课外探究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尝试:   一、培养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促使人对某种事物总是给予优先的注意,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据研究,一个人对工作有兴趣,他的全部才能就可以发挥到80%-90%,如果对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到20%-30%。美国科学家丁肇中教授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缺乏自控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这点尤其重要。   1、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创造性地观察   在生活中,一些重复性的活动使人们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比较固定的行为规范,进而造成思维障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同样,常常会形成一些思维定势。如果教师能很好的抓住这一点,采用恰当的方法打破学生的思维平衡,迫使学生重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来说,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过程。例如在科教版《科学》第六册中有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对于鸡蛋能在盐水中浮起来,学生的探究兴趣不大,因为前面的知识已让学生了解了其中的奥秘,自然就不够关注了。有位一教师是这样设计的:你能不能让鸡蛋浮起来再沉下去呢?问题一提出,学生反映异常热烈,有相互讨论的,有独自思考的,有跃跃欲试的,也有高举小手的……你瞧,学生的思维定势一旦被打破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产生,这样的教学方式最终必然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让探究走进生活,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科学的学习不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科学学习应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这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充分说明了生活的积累和实践是教育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广阔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并把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而且,让学生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是每个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价值观。现实生活中学生常会碰到问题或难以解释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样的问题,学生是十分感兴趣的。   二、寻找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1、引导学生寻找感兴趣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科学课堂中,往往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设性,因为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所以就要求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并把握这样的问题生成点,引导学生寻找需要探究的问题。   2、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前,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选出比较容易完成的、确有价值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上完了《冷与热》这一单元后,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还想在课后研究的问题。于是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多少温度的水洗澡比较合适?一杯开水边凉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比较稳定地变化?白天的时候几点钟最热?一杯冷水变成开水倒地膨胀了多少?南极现在的温度怎么样?……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