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行为理论和技巧.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礎行為理論及技巧 ■ 基本的行為理論 ■ 分析行為的方法 ■ 如何改變兒童的行為 ■ 建立良好的關係 ■ 使用行為技巧常見的問題 五. 基礎行為理論及技巧 遇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及早識別和向家長建議轉介只是第一步,除此之外,教師 也要處理兒童在課室內的學習、情緒及行為問題,從而幫助兒童能更有效地適應學 校生活和學習。要有效地處理這些問題,教師便要認識基本的行為法則和技巧。本 章節會介紹基本的行為理論、分析行為的方法及如何改變兒童的行為。 I.基本的行為理論 基本行為法則:效果律 (Law of Effect) 人的行為雖然複雜及千變萬化,但亦有一定的規律。簡單來說,當我們作出一個行 為(無論是理想或不恰當的行為)之後,隨之而來是正面的、鼓勵的回應(例如讚 美或獎勵),將來我們再做這個行為的機會就會增加;相反,當我們作出一個行為 之後,隨之而來是負面的、否定的回應(例如批評或責備),甚或沒有回應,將來 我們再做這個行為的機會就會減少: 正面 / 鼓勵的 行為 行為 回應或後果 負面 / 否定的 行為 行為 回應或後果 舉例來說,假如兒童主動回答問題之後,無論他答對或答錯也好,教師都很正面地 回應,讚賞他的主動和嘗試,將來兒童再主動回答問題的機會就會增加;相反,假 如兒童回答之後,教師批評他,當眾說他錯了,將來兒童再主動回答問題的機會就 會減少。 50 II. 分析行為的方法 參考光碟第五章 1.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功能 兒童的行為動機比較簡單,主要為: · 爭取喜歡的東西 ,例如讚美、注意、物質獎勵、有趣的活動等。 · 迴避不喜歡的東西 ,例如責備、忽視、懲罰、討厭的活動等。 能夠掌握兒童行為背後的動機,就可幫助教師決定應該採用那些方法去改變他們的 行為,亦可讓教師預計採用那些方法會比較有效,那些方法將會徒勞無功。 2.分析行為的前因及後果 一個行為 的出現,通常都有前因和後果。「前因」 是指 (Behaviour) (Antecedent) 曾經在行為出現之前發生的事,這些事件(包括人物、環境、事情)可能是誘發這 個行為的因素;「後果」 (Consequence) 是指行為出現之後有何事發生,例如兒童 會否得到一些獎勵或失去一些權利。 前因和後果,往往是影響一個行為會否發生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充分了解行為的前 因和後果,就能掌握如何改變這個行為的重要線索。這套分析行為的方法,我們稱 之為 「ABC 行為分析法」。 前因 (Antecedent) 後果 (Consequence) · 通常在何時發生? · 有甚麼事發生? · 通常在何地發生? 行為 · 其他人說了/ 做了甚麼? · 有甚麼人在場? (Behaviour) · 兒童可從中得到甚麼? ·發生了甚麼事? · 兒童可避開甚麼? · 其他人說了/ 做了甚麼? · 兒童說了/ 做了甚麼? ( 教師可參考 [附錄四:ABC 行為記錄表] 來記錄及分析兒童的行為。) 51 試舉個例子,當教師發問時,兒童總是不舉手就搶著回答問題,教師嘗試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