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包装材料中钙离子在模拟生物膜上作用机理研究
包装材料中钙离子在模拟生物膜上作用机理研究
【摘 要】在裸玻碳电极的基底上,制备磷脂双层膜,以Fe(CN)63-/4-为探针分子, 使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钙离子与s-BLM 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钙离子与磷脂双层膜(s-BLM)之间可以发生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 诱发s-BLM 上形成离子通道, 并且作用后的膜在10mmol/L 的EDTA溶液中可以复原,表明撤走钙离子则通道关闭。
【关键词】钙离子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离子通道 模拟磷脂双层膜
生命体系中的许多吸收与代谢过程都在生物膜上进行,它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膜的构成、功能独特复杂,实时与原位观测和研究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人们广泛关注仿生膜的研究。从平板双层类脂膜被发现以来,此膜已被广泛而深入地应用作为模拟膜的模型[1]。但是平板双层类脂膜有寿命较短、稳定性差的缺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一些局限性[2]。近年来,稳定性好、长寿命的双层类脂膜制备方法的出现,广泛地应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3]和离子通道等行为的研究[4]。
钙离子是机体的必需元素,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钙离子与模拟膜作用,出现离子通道,引起人们很多的兴趣,如Ca2+能激活一些细胞质膜上的钾离子(K+)通道[5] ,在支撑的卵磷脂双层膜上,钙离子能与磷脂极性头部作用,改变膜结构与磷脂的构象[6]。
本文在玻碳电极表面上制备磷脂双层膜,采用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方法(EIS)研究钙离子与磷脂双层膜之间的作用,钙离子在膜上能诱导通道,并且作用后的膜,可以自我复原,即撤走钙离子则通道关闭。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及仪器
卵磷脂(PC),氯化钙,乙二胺四乙酸;去离子水;所有试剂都为分析纯。电化学工作站(CHI832,美国),电化学工作站(VMP2美国),超声清洗仪;二次纯水蒸馏器(1810B)。
1.2 磷脂双层膜的制备
实验中我们略做更改,主要模拟膜的制备方法已经有了描述[7],配制卵磷脂氯仿溶液20μg/μL作为制备膜的贮备液,-4℃保存。玻碳电极用抛光粉Al2O3抛光,利用超声清洗,5分钟后,在0.1mol/L KOH溶液浸入预处理后的玻碳电极,1.5V的电压下,极化3分钟,取出电极,用N2吹干,将吹干的电极,再浸入成膜液中30秒,取出立即浸入0.1mol/L KCl,卵磷脂极性作用形成双层膜。
1.3 实验部分
在1.0mmol/L的K3Fe(CN)6中进行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实验。振幅为10mv,式电势(+0.225),频率范围200KHz-0.1Hz。分别以裸玻碳电极,PC修饰电极,与氯化钙作用后的PC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
2 结果与讨论
2.1 电极的循环伏安响应
支撑磷脂双层膜的质量,我们通过循环伏安方法来判断。循环伏安实验1.0mmol/L的Fe(CN)63-/4-溶液中进行,扫描速度:50mV/s,裸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响应见图(1-a)。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响应见图(1-b)。比较图(1-a)与图(1-b)的,Fe(CN)63-/4-的峰电流几乎消失在图(1-b)中可以看出,证明Fe(CN)63-/4-探针离子无法到达电极表面,发生电子转移反应,支撑磷脂膜制备是很成功的在玻碳电极表面。
2.2 膜修饰电极的交流阻抗响应
修饰电极表面性质的研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交流阻抗,测定电极电容来判断磷脂双层膜的形成。图2是电极的阻抗图谱(Nyquist曲线)。裸玻碳电极的阻抗谱见图(2-a),几乎表现为一条直线,电子传递的物质在电极上几乎没有阻挡,在裸GC电极上Fe(CN)63-/4-的电子传递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反应较快,Fe(CN)63-/4-探针非常容易到达电极表面。
膜修饰电极见图(2-b),呈现一个半径较大的半圆。表明膜内部致密,无空隙,电极表面电荷传递电阻显著增大,Fe(CN)63-/4-探针不能通修饰膜,这一个过程几乎完全受动力学控制[8]。实验证实双层膜成功制备。
我们选择Randles等效电路[9](如图2中插图)对测量结果进行拟合,进一步研究修饰磷脂膜的阻抗信息, 阻抗测量的结果,图中Rs为电解质电阻、Cm为磷脂膜电容、Rm为磷脂膜电阻、Cdl双层电容、Rct电荷传输电阻。拟合计算可得Cm值,磷脂的相对介电常数κ=2.05[9], 真空介电常数ε0=8.85×10-14 F/cm, 由(1)式计算可得磷脂膜厚度d。
Cm=ε0κ/d (1)
计算得出膜厚度d为4.53nm,与文献中的厚度约为4nm-10nm吻合[10],再次证明双层膜的构筑成功。
2.3 钙离子与双层膜的相互作用
4mmol/L的氯化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