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科学本质观在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变化.docVIP

初探科学本质观在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变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探科学本质观在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变化

初探科学本质观在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中的变化   摘 要: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对科学理解的核心,是成功进行科学教育改革的关键。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进行,科学本质观也日益受到关注。那么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是怎样借鉴国外的科学本质观的经验的呢,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本质观的理解处在什么阶段,应该怎样发展科学本质观,发展科学本质观的具体途径有哪些呢,这些都是我国在改革的历程中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教育改革;科学本质观;科学素养   我国在最近的科学教育改革中充分强调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核心就是科学本质观,现如今我国对于科学本质观的研究处在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上边,比较赞同里德曼的科学本质观的衡量标准。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进行,科学本质观的轮廓也逐渐突显,为了更好的探究科学本质观的内涵,以及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需要对科学本质观的发展阶段做一个系统的认识。   一、科学教育改革的历程   我国的科学教育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双基”的教育观,1952年教育部颁布建国后第一个中学课程标准草案,以当时苏联的教学大纲为蓝本制订了中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大纲。第二次浪潮――科学能力的教育观,这次浪潮始终20世纪60年代,培养科学能力是这次改革的突出特点,1963年制定了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加强“双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第三次浪潮――科学素养的理念,科学教育的实践观转向理解科学的过程和本质、认识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国外对科学本质观认识的变化   我国对于科学本质观的认识还处在探索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进行,教育的改革也必然受到国外的影响,国外对于科学本质观的认识又是怎样变化的,必然也值得探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不同的阶段,国外学者和机构对于科学本质观的不同理解。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6)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本质: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理论模型来构建和检验对自然的解释;在活跃的研究领域,由于缺乏理论导致不同的解释是正常现象;评价科学实验、观察、理论模型和科学家的解释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1998年,麦克康马斯对8个国际科学教育标准文件中关于科学本质的认识进行了归纳,这一归纳在当时被世界上大部分人所承认,得到广泛传播,这其中就提到了科学是社会及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美国研究科学本质的资深专家里德曼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认识论,科学是一种获得知识的途径,或与科学知识的发展相一致的价值和信念:(1)科学知识是暂定性的(会改变,但是在一定时间内会处于稳定的地位);(2)科学知识是以经验为基础性的(基于对自然世界的观察);(3)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造性和主观性;(4)科学知识与社会和文化有关;(5)科学理论的建构(从观察到推论的过程);(6)科学理论和定律的功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科学定律描述观察现象之间的关系,而科学理论是对自然现象的推论解释)。   三、我国教育改革受到的国外科学本质观的影响和体现   “双基”的教育观: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此时没有提出对科学本质观的明确定义,在这样的观念强调下,学生和老师不知道科学究竟是什么,老师只是把书本上的固定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做法常常出现在科学课堂和日常生活中。   科学能力的教育观:1963年制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加强“双基”、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后,注重基础、培养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教学大纲把培养和发展科学思维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基本目的。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和综合课程,但是以学问为中心的思想仍然占主导,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巩固知识的教学观盛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以及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影响着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此时,虽然也没有明确提出和强调科学本质观的内涵,但已经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对科学本质观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比较模糊。   四、我国科学本质观发展的现状   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对于科学本质观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之前的科学本质观不能说是错误的,只能说是传统的,当今的科学本质观是现代的。   由于我们对于科学本质观的认识起步比较晚,所以在借鉴和学习他国经验的时候经常用他国和我国作对比,然后在对比中寻找差距和不足。例如中国和美国,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方式不同,改革一直在强调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就与中美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科学本质观的认识不同息息相关。   五、我国应该怎样发展科学本质观   中国的科学本质观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取决于教师,首先,教师的科学本质观会影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