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伪书辨伪及其存在价值.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伪书辨伪及其存在价值

古伪书辨伪及其存在价值   摘要:本文阐述了古伪书概念及辨伪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对古伪书的存在价值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伪书虽伪,但伪中有真,在辨伪的过程中,要合理地利用这些宝贵材料,使真者伪者各得其用。   关键词:古伪书 辨伪 伪书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179-02   古书的真伪问题,普遍存在。明胡应麟《四部正讹》中说:“余读秦汉诸古书,核其伪几十七焉。”清张之洞《?轩语?语学篇》中说:“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这当然是一种估计,是否准确,虽不无可商榷之处,但用来说明古书作伪的严重性,亦无不可。既然存伪,自然要辨伪,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中,辨伪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无数严肃的学者为鉴别古籍的真伪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辨出了大量伪书,这虽然值得庆幸,但也使许多古伪书因此而亡佚。其实伪书的价值应辩证的看待,一部伪书相对其不真实的作者,创作时代而言似乎是没有价值的,可经过考证确定了作者和创作时代的话,该文献能够反映出真实作者所处年代的历史面貌,此书也就恢复了它的价值。   1 伪书的概念   所谓伪书,就是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或者内容存在造假成分的古籍文献。有博古人之名而伪者;有恶其人,伪以诬之者,如《碧云霞》,有耻于自名而伪者,如和凝《香奁集》,有本无撰人,后人因近似而委托者,如《山海》称大禹等等诸类,名目虽繁,但分析起来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因失考误断致伪。如《逸民传》旧题“少元山人皇甫?咦?”,在《明史?艺文志》及《江南通志》两书中却因“?摺庇搿板ァ本?常连用而误题为“皇甫濂撰”,皆成伪书。另一种则是有意假托作伪。然而,不论是否有意,“伪书”不同于“伪事”。或许“伪书”在未被辨伪之前曾给科学研究以极大的棍乱,可经辨伪,还原其历史真实,“伪书”终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1]。   2 辨伪的重要性及方法   郭沫若说:“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有害。”显然,如果不能对伪书做出辨识,会使对历史的研究走弯路、出问题,因此分辨出伪书在学术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辨别伪书的重要性   (1)不辨别文献的真伪就无法确定该文献的价值。一部书只有在确认了作者或成书时代,书中是否有后人增益的内容等情况下,才能正确的评说其价值。   (2)不辨别文献的真伪无法编纂史书。我国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书资料,如《史记》,之所以成为影响深远的历史名著,与司马迁做过大量辨伪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3)不辨别文献真伪无法认识学术源流。古书真伪与学术源流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无法鉴别作者、时代、内容有无伪造,则无法实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如《庄子》一书,普遍认为,其《内篇》可以用以研究庄周思想,而《外篇》和《杂篇》则是研究庄周之后,《淮南子》以前的道家学派的资料。倘若将《外篇》和《杂篇》也用于解说庄周思想,则不仅会发生与《内篇》思想想抵触的问题,也会使庄子之后道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模糊不清。   2.2 辨别伪书的方法   (1)目录学方法。我国最早的目录是西汉末年刘歆的《七略》,东汉班固箸《汉书?艺文志》,即用七略分类法,凡秦以前所存古籍靠《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依据,隋代藏书则据《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依据,以下则为《唐书?艺文志》。宋代公私藏书目录,如晁公武《聊斋读书志》,陈振孙《直?仁槁冀馓狻返瓤梢钥贾な榧?的亡佚情况。   (2)从时代思想来分析。《老子》一书攻击仁与义。在孔孟以前古代思想始中,孔子以仁为道德最高标准,仁义并举始于《孟子》,如果《老子》一书成于孔孟之前,其攻击人与义,则为无的放矢,可见从社会思想发展角度看,《老子》一书应成于孔孟之后。又如《管子》并不是一人之笔,也不是一时之书,如《弟子职》篇全似《曲礼》,《心术》、《内页》等篇皆影附道家,他篇又似老庄,故宋谦称其书“非管仲自著,后人附益者多于仲之本书。”   (3)通过同时代的其他作品分析。古代书籍原本就少,如果一书,当时无人引用,后代也无人提及,或有前人称引,但与现存文章不同,其可靠性就值得怀疑。如《秦誓》称为河内女子所献,马融怀疑其为伪文,就引旁书中所载《秦誓》逸文作旁证。如《春秋》引《秦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孟子》引《秦誓》曰:“我武惟扬,倾之于疆。”《礼记》引《秦誓》曰“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马融引上述引《秦誓》逸文,今文《秦誓》皆无此语,证明今存《秦誓》实为一篇伪作。   (4)从书籍本身来分析。从书名上考证,《诗》、《书》、《礼》、《易》、《乐》、《春秋》古称六艺,并不称经,因汉儒有“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之语,后人伪作《孝经》称孔子弟子曾参所撰,并列于十三经之末。《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