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学》体温1.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温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 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T < 22℃→心跳停止;T > 43℃→酶变性而死亡;T = 27℃→低温麻醉。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一)正常体温 1.肛温:正常为36.9~37.9℃。 2.口温:约比直肠低0.2℃,为36.7~37.7℃。 3.腋温:约比口腔低0.3℃,为36.0~37.4℃。 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5~10min)。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 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日节律)。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性平均比男子高0.3℃。 ⑵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变动  3.年龄差异4.肌肉活动的影响及其他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环境温度 20℃35℃(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肝脏和骨骼肌 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  活动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2.产热形式 ⑴寒战产热: 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⑵非寒战产热: 又称代谢产热,棕色脂肪有关3.产热活动的调节(1)体液调节(2)神经调节 ⑴机体在寒冷环境几周后↓甲状腺↓T3、T4 ↑↓代谢率↑(增加20~30%)↓ 产热量↑特点: 作用缓慢, 维持时间长。⑵寒冷刺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 NE、E↑↓产热量↑特点: 作用迅速, 维持时间短。 (二)散热 1.散热部位:面积大与外界接触血流丰富有汗腺主:皮肤皮肤温度与局部血流量密切相关次:肺、尿、粪 2.散热方式: 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⑴辐射散热: ⑵传导散热: 水导热性好,临床上常用冷水袋或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 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易出汗。⑶对流散热: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受温度差影响⑷蒸发散热:(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①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 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日。 ②发汗:又称可感蒸发。 注意:环境湿度影响  汗液(低渗液):水分:>99%固体:<1%大部分为NaCl∴ 机体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 要补充大量的水份和适量的NaCl。 3.散热的调节: ⑴发汗的调节温热性发汗精神性发汗汗腺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手掌、足跖除外)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部位汗腺神经支配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刺激温热刺激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意义加强散热,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手掌和足跖,增加摩擦力有关。⑵皮肤循环的调节 散热炎热气温↑↓交感N紧张性↓↓ 皮肤小A舒张A-V短路开放↑↓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散热↑皮肤温度取决于皮肤血流量调节中暑: 指因高温环境或受到烈日的暴晒而引起的疾病。 高温、高湿、小风速(或无风)环境 ?辐射、传导、对流的散热停止,蒸发散热困难? 体热淤积?中暑三、体温调节Regul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调节方式: 行为性体温调节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 自主性体温调节 autonomic thermoregulation(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2.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 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神经元放电 37℃ 39℃ 下丘脑温度(二)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调定点)自主神经系统(血管舒缩反应、发汗)躯体运动神经系统(战栗)内分泌系统(代谢性调节反应)(三)体温调节机制 “调定点”学说?多饮水降低室温(夏天)脱去过多的衣服开窗通风适当加强对流温水擦浴每隔2小时或者症状变化时监测体温服用降温药医院处理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