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敦煌抄经制度中惩治举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吐蕃敦煌抄经制度中惩治举措

吐蕃敦煌抄经制度中惩治举措   内容摘要:吐蕃统治敦煌期间,在敦煌大兴弘佛之举,举措之一便是赞普墀祖德赞发起的大规模的抄经活动。为了完成赞普的弘佛意愿,僧相钵阐布贝吉云丹和墀祖德赞的王妃贝吉昂楚亲赴敦煌指导并亲自参与了佛经校对工作。在吐蕃官方政令的强力支持下,吐蕃在敦煌的抄经制度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本文将就吐蕃敦煌抄经事业中的惩治举措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字:吐蕃:敦煌:抄经制度   中图分类号:K870.6;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0)03―0101―07      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中期,吐蕃统治敦煌(时称沙州)近70年。在吐蕃第三位法王墀祖德赞(khri gtsug lde btsan,可黎可足,约815―836年在位)在位期间,下令在敦煌广泛传抄佛经,为了使吐蕃在敦煌大规模的抄经事业得以顺利展开,吐蕃官方制定了严格的抄经制度。为了高质量完成佛经的抄写任务,吐蕃僧相和王妃还赶赴敦煌指导并亲自参加了佛经的校对工作。写经事业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尽管人数众多,民族各异,社会成分复杂,但由于受统治阶层的大力推崇,这项工程组织得力,分工细密,从而既保证了经卷数量,又保证了经卷的书写质量。本文将就抄经制度中的惩治举措做一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一 写经报酬      唐代前期,敦煌地区经济繁荣,商品流通中普遍以铜钱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占领敦煌前的吐蕃,是兼具r氏族部落、奴隶制及封建生产关系为一体的民族政权,没有发达的商品生产,其贸易以物物交换为主,没有货币作为中介。占领敦煌后,吐蕃取消了唐朝原有的货币交换形式,代之以本土的实物交换。吐蕃时期的敦煌文献中有很多以粮食支付商品物价的记载,如英藏敦煌藏文文献S.1475《寅年(822)令狐宠宠卖牛契》中,将牛价作汉斗“麦十九硕”。不仅大的交易中用粮食作流通货币,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的购买也以粮食作为支付手段。英藏S.6233《九世纪前期铠课等入破历算会稿》载:“四石沽苏、三石买斧一量、九斗买刃子、□石买钏。”S.1733《年代未明(九世纪前期)诸色斛斗人破历箅会稿》载:“麦九斗买瓜、面六斗沽醋三斗。”   吐蕃时期,粮食作为一种货币形式,不但渗透到商品交换的各个领域,而且还扩展到劳动力商品的购买中,大量用于农业及手工业生产劳动中的雇工的酬金都用粮食等实物支付。如英藏文献S,6233记载:“四十八石二斗二升,还张异朝作价及杂雇人使。”粮食的货币功能还表现在其他支付方面。如北图《丑年一未年某寺得麦油布历》记载:   1.丑年五月十五日,杜都督当家书幡四十二□(口),每一□(口)麦一硕,准合   2.麦四十二硕,丑年九月七日安国寺阴性性处领得麦十   3.四硕,寅年正月五日使车牛七日折麦三硕五斗。   4.三月五日使车牛具种两日折麦一石。又布一匹,折麦四硕二斗。又僧   5.伯民处遣付麦一石八斗,九月十日碹课折麦一硕   6.四斗。又使车牛两日折麦一石八斗,又碹课折麦一石。   对于庞大的抄经生队伍而言,抄写佛经成了他们谋生的手段,他们的工钱是以什么形式支付的呢?英藏S.4211是一份记录抄经人报酬的清单,抄经人的工钱以“绣花鞋、金属锻造镜子,以及各种日用器来支付。法藏P.2689记载吐蕃时抄经生凝净“写论直五斗”,应该是写论一卷的工钱。但英藏敦煌藏文文献记载,吐蕃官方是以粮食的形式支付工钱的:   Rgyvi vbum pa sde gsum/hod gyivbum pa sde drug gi tshal ilia stsang khalbzhi brgya bdun bcu tsam dang yon khaldrug cu tsam dan/snag shog gyi‘rin 1st-sogs pa bla nasITla stsalte/   抄写汉文《大般若经》三部,藏文《大般若经》六部,所需口粮数是470驮,福田布施为粮食60驮,纸墨费用上面还未拨付   一部藏文《大般若经》有300卷,而一部汉文《大般若经》600卷,一部汉文《大般若经》的抄写工作量约是一部藏文大般若经的两倍。这里工价共支付了530驮粮食,不包括纸墨。折算后,抄写一部汉文《大般若经》或两部藏文《大般若经》的工价是88.33驮粮食,一驮合两石,约合177石粮食。   法藏P.2912《某年四月八日康秀华写经施人疏》(图1)记载了抄写一部《大般若经》的工价:      1.写大般若经一部,施银盘子叁枚,共州五两。   2.麦壹佰硕,粟伍拾硕,粉肆斤。   3.右施上件物写经,谨请   4.炫和上收掌货卖,充写经   5.直,纸墨笔自供足,谨疏。   6.四月八日弟子康秀华   康秀华是粟特富商,发迹后于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