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源性胆管损伤处理体会
医源性胆管损伤处理体会
摘要: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2%-1.1%,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中,应重点强调预防,一旦发生损伤,须及时诊断,根据损伤发生的时间、损伤的部位和类型,恰当处理,避免术后狭窄,导致多次手术,增加患者痛苦。
关键词:胆管损伤 胆管炎 狭窄 胆管空肠Roux-Y的?吻合术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3岁,20013年8月25日因胆管损伤再次术后,右上腹痛伴畏寒发热及黄疸3个月入院。患者于2007年因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第二天出现黄疸,呈进行性加重,于手术后第五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为肝总管离断性损伤,并有1.5cm以上的缺损,转入我院后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及腹腔引流术。术后2年反复出现右上腹痛、畏寒发热及黄疸,经B超CT及MRCP检查,诊断为术后胆管狭窄,再次手术探查见胆肠吻合口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吻合口狭窄,切断原胆肠吻合口,切除瘢痕组织,切开左肝管横部,再行左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左右肝管放置T管支撑引流,术后半年拔除T管。术后恢复良好,曾多次复诊均正常。3个月前再次出现右上腹痛、畏寒发热及黄疸,伴皮肤痛痒,大便呈浅黄色,小便呈深黄色,无呕血及黑便,经保守治疗,病情无好转,第三次入院。
体格检查:T36.8℃,P83次/分。R21次/分,BP140/80mm/Hg,神志清楚,发育良好,营养中等,皮肤重度巩膜黄染,无出血点、蜘蛛痣及肝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颈部正常。心界不大,心音正常,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腹式呼吸存在,腹稍膨隆,右上腹可见手术瘢痕,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肿块,肠鸣音存在,直肠指诊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86u/L,ALP336u/L,GGT559u/L,T.BIL110.7umol/L,D.BIL92.0umol/L。Urine―Rt:BIL+。HAV、HBV、HCV、HDV、HEV均阴性。
特殊检查:B超见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回声异常。CT、MRCP见肝内胆管扩张、呈胆管炎改变,左、右肝管汇合部病变(考虑为多发结石伴局部粘连)。
治疗:入院诊断为胆肠吻合口狭窄,慢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入院后行输液抗炎、护肝治疗及术前准备。于2013年8月29日行胆道探查术,分离腹腔内粘连,沿肝脏表面向肝门处分离,显露原Roux-Y空肠袢,沿Roux-Y吻合长袢向肝门处分离,至胆肠吻合口部位,在原吻合口之下,切开空肠前壁,探查见胆肠吻合口狭窄,直径约2mm,其上方肝内胆管结石。扩张吻合口后,用纤胆镜取出数枚大小不等的胆红素样结石,最大约0.6cm×0.6cm。行胆肠吻合口扩张、整形、支撑引流术,T形管横臂放至左、右肝管内,长臂经过肠袢引出。术后半个月,T管造影见T管横臂位于左、右肝管内,肝内胆管充盈良好,无狭窄及充盈缺损。夹闭T管后出院。6个月后,患者无腹痛及发热,黄疸消退,复查T管造影证实左、右肝管充盈,未见结石负影,吻合口通畅。遂拔除T管。
讨论
一、临床特点
(1)本例患者胆囊切除术后24h出现梗阻性黄疸,并且进行性加深;(2)第一次术中发现为肝总管完全离断性损伤;(3)病史长,2次胆肠吻合重建术后右上腹痛、畏寒发热及黄疸反复发作,无呕血及黑便;(4)皮肤巩膜黄染,无出血点、蜘蛛痣及肝掌,无腹壁静脉曲张;(5)肝功能检查提示肝脏慢性损害,甲、乙、丙、丁、戊肝血清反应均为阴性;(6)B超示肝内胆管扩张,CT的、MRCP示左右肝管汇合部病灶(考虑为多发结石伴局部粘连)。因此,本例诊断为胆肠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结石,复发性胆管炎。由于病史长,胆管炎反复发作,导致肝脏慢性损害,但尚未并发门静脉高压,在胆管狭窄和继发感染的基础上,在狭窄近端胆管内形成结石。术后胆管狭窄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少数病例可由胆管及其邻近的肝、胃、胰等手术所致。胆囊切除术所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2%~1.1%。胆管损伤和狭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任何形式的胆管损伤,除非及时发现、成功的修复,否则不可避免地将伴随着狭窄。导致手术中胆管损伤的因素主要有解剖因素(肝外胆道解剖上变异)、病理因素(胆囊和其邻近组织的炎症、内瘘等)及技术因素。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为医源性胆管损伤。肝外胆道损伤可导致胆汁性腹膜炎、胆瘘、阻塞性黄疸、胆管狭窄、胆管炎、胆结石形成、胆汁性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
二、治疗原则
损伤性胆管炎狭窄的治疗是一较为复杂的问题,手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胆管损伤的治疗只能是手术修复或胆肠重建,对损伤性胆管狭窄,近来有通过内境或介入放射学手段,对狭窄部胆管进行气囊扩张或内支撑引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