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前额叶皮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疗效和安全性探讨.docVIP

右侧前额叶皮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疗效和安全性探讨.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右侧前额叶皮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右侧前额叶皮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右侧前额叶皮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碳酸锂缓释片;研究组给予20Hz rTMS真刺激,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每天1次,共14次。采用躁狂量表(BRM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14d分别评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BRM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研究组BR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结束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心境稳定剂合并右前额皮质rTMS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有效、安全。   [关键词]碳酸锂;重复经颅磁刺激;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99-03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 of bipolardisorder)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目前常采用心境稳定剂进行治疗,其对早期兴奋和行为障碍等症状缓解速度过慢是影响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采用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大脑右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dex,DLPFC)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躁狂症状。笔者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在服用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辅助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大脑右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进一步探讨rTM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12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患者64例,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 dition,DSM-Ⅳ)中关于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20~55岁;(3)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18分;(4)受试者均为右利手,视力、听力正常,语言表达能力正常;(5)常规检查:胸片、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生化指标等均在正常范围内;(6)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脑器质性疾患、精神疾患及其他躯体疾病患者;(2)体内植入金属、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等;(3)既往或最近服用免疫抑制剂及精神活性药物等;(4)不能配合完成高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大脑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操作的患者;(5)近期接受过深部脑刺激、电休克治疗的患者。本次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通过,其具体分组方案为: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按照1:1的比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为20~55岁,平均(34.8±11.3)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1.8±1.3)个月;平均发作次数(3.1±1.9)次;BRMS评分(29.7±5.8)分。对照组患者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为20~53岁,平均(36.3±10.8)岁;病程4~27个月,平均(12.1±1.4)个月;平均发作次数(3.3±2.3)次;BRMS评分(31.2±5.5)分。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发作次数及BRMS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碳酸锂缓释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剂量应逐渐增加并参照血锂浓度调整,治疗期0.9~1.5g/d(3~5片),分1~2次服用,维持治疗0.6~0.9g/d(2~3片),治疗期间每1周测量血锂浓度一次,防止发生血锂中毒事件,两组均不合用其他抗精神药物。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助进行大脑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的高频率rTMS治疗;对照组在大脑右侧背外侧前额叶采用伪刺激治疗。   两组患者均采用德国YYOKO-1000经颅磁治疗仪进行治疗,研究组治疗标准为:将“8”线圈放置于头皮右前额叶体表相切部位(国际脑电图电极中F3和F4位置,即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部),参数为20Hz刺激频率,80%运动阈值(motor threshold,MT)刺激强度。对照组治疗标准:采用伪线圈放置于头皮右前额叶体表相切部位,参数为20Hz刺激频率,80%运动阈值(motor threshold,MT)刺激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