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醫基礎理論(一)陰陽與五行 吳宏乾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助理教授 宜陞中醫診所院長 前言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被用來描述解剖形態、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的原則,都是屬於比較概念性的分類,其最終目的,都是要達到陰陽的平衡,隨時調整疾病的狀況,以維持身體的健康。 中醫以五行分配五臟,把身體的生理功能分為五大系統,並藉由五行相生及五行相剋的觀念,來說明肝、心、脾、肺、腎五大系統彼此間相互影響下的生理及病理變化之機轉,作為中醫臨床診斷分類,並確定治療方法及掌握預後的重要思考模式。 綜合運用陰陽五行的分類法則來認識人體,將內臟(稱為臟腑系統)與五官九竅的機能,以歸納為五大系統(肝、心、脾、肺、腎),再進一步說明藏象的特性,用以指導臨床上的診斷與治療。 陰陽學說 『陰陽』是一種既是相互對立,此消彼長,但也相互平衡的二分類法概念,是兩種相對立的特性,不只是相互為用,更是不能脫離對方而單獨存在,並且不斷處於動態平衡之中。 一、陰陽學說的起源 陰陽是從人名、地名的簡樸含義,引申到自然界事物與人體的二分類法則,在陰陽兩相對立的屬性中,有其不可分割的特性。 從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甲骨文字中,只有『陽』而無『陰』字,是指人名或地名。從西周的金文推敲,不外乎山南水北為陽,或以向日為陽、背日為陰。 東周春秋時代,亦是用於人名、地名為主,均是具體現象之描述。東周戰國時代,陰陽的含義已被擴大引申為天氣季節的變化,進而抽象地說明天地、夫妻、君臣之道,以說明事物的相對與變化的道理。 在內經的時代,進一步被中醫所引用,而成為中醫說理之工具。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是二分法: 陰陽是一種二分類法,將宇宙間事物大分為兩大類,若以天為陽,地則為陰。日為陽,月為陰。晝為陽,夜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外為陽,內為陰。 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溫熱為陽,寒涼為陰。明為陽,暗為陰。男為陽,女為陰。氣為陽,味為陰。背為陽,腹為陰。表淺為陽,深層為陰等。 人體組織結構的陰陽屬性歸類表 事物陰陽屬性分類表 陰陽是相對的對立: 陰陽概念是相對的對立,因此,陰陽並非絕對的概念,兩者經常是相互轉換並保持動態平衡,所以陰陽也是相互拮抗又相互消長恆動狀況的描述。在這種描述中,為了再加以細分,陽可以再分為『陰』、『陽』,陰也可以再細分為『陰』、『陽』,可以一分再分,以至無窮。 陰陽交替規律的循環: 從自然界季節的變化過程-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角度來看,陰陽本身是一種循環性的變化規律,在動態消長變化的過程中不斷變化,最終的原則是保持陰陽的平衡。 如果陰指的是身體之有形物質,陽指的是身體活動表現的話,兩者都是不可能單獨成立的。人體在天熱時,尋求涼快的方法。在天冷時,尋求暖和的方法,無非就是追求身體的陰陽平衡之道。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上的具體運用 說明器官之位置特性: 用『陰陽』概念以說明中醫學描述身體部位的分類,是把解剖上比較淺層的臟器屬『陽』,稱為『腑』。將比較深層的臟器屬『陰』,稱之為『臟』。將背側面視為『陽』,腹內側面視為『陰』。只是將解剖形態作大略的概念描述。 說明人體之功能構造 用『陰陽』概念以描述人體在正常的生理活動之下,物質基礎屬『陰』,而活動的機能屬『陽』,臟器的生理功能活動要靠營養物質的供應,而營養物質的製造,又必須有完整臟器系統功能協調來共同完成。 應用於病證之分類: 如果陰陽的消長變化超過了某個極限,產生了陰陽不平衡,即謂之病理狀態,有可能是某種功能太過或是過於衰弱,都是不正常的狀況。 例如:『陽虛』代表身體機能虛弱低下的一組病症,而『陰虛』則是另一組身體機能虛性亢進的一組病症。『陰陽』的概念在八綱辨證法中,陰陽為其總綱,凡是表證、熱證、實證,均屬『陽』。 應用於證候與針灸之治療: 臨床上陽證多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如口苦、口臭、便秘、脈洪大、大熱汗出等) 。 陰證多用溫熱的藥物來強壯身體(如面白、四肢冰冷、便溏腹瀉、冒冷汗、脈小而微弱),則必須以溫熱藥物來回陽溫中。 治療大原則就是把過多的部分降低,或提升過低的功能,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在針灸之治療方面,陽證治療多用針刺,陰證多用灸療。 『調和陰陽』亦是治療疾病的總原則,針對陰陽的偏勝或偏衰,採取相對應的治療方法,例如陽證多用瀉法,陰證多用補法,使身體回復到相對的動態平衡狀態。 結論 由以上說明可知,唯有辨明疾病的陰陽屬性,才能確立治療的原則以及護理的方向。 善於養生之原則,就是善於明瞭陰陽的分別,使用各種相對的保養或治療方法,在病證初起時,便能注意加以調整,使達到平衡陰陽,則身體才能長壽健康。 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起源 在殷商時代甲骨文中,木火土水四個字是分別出現的,故無五行的概念,在西周時代亦同。 自從東周春秋時代《尚書?洪範》:『水曰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制作动物分类图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 标准图集-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无水印.pdf VIP
- JJF(陕) 048-2021 一体化振动变送器校准规范.docx VIP
- 退药申请单.doc VIP
- 2025年中国镁铝尖晶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农牧民培训国家通用语言.pptx
- 2022年度国铁集团质量安全红线检查迎检实施方案(最终版) (2).pdf VIP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基础测试题北师大.doc VIP
- (高清版)B/T 42584-2023 信息化项目综合绩效评估规范.pdf VIP
- 《建筑给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155-201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