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维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哲学思维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

哲学思维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   摘 要: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规律确定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巧借哲学思维来解读文化教材和组织教学进行阐述,在剖析具体教例的同时指出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势。   关键词: 哲学思维 《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 运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共有《经济生活》(必修1)、《政治生活》(必修2)、《文化生活》(必修3)、《生活与哲学》(必修4)四本教材。在以往教学中,我都是按照教材的设置,先讲授《文化生活》(必修3),再进行《生活与哲学》(必修4)的教学,但在进行《文化生活》的教学中,总感到知识凌乱,无从下手,有些内容难以把握,学生也反应“听不懂、难理解”。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我发现,从宏观上看,整本《文化生活》教材内容设计思维缜密,结构逻辑性强,非常适合用哲学思辨、推理的观点去宏观驾驭和分析教材。因此,在这一届学生的教学中,我打破常规,先进行必修4的教学,再讲授必修3,有意识地以哲学思维来解读《文化生活》教材和组织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规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学透教材内容,教学效果良好。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体会。   一、以“辩证唯物论”的哲学思维来解读教材和组织教学   从知识体系上来说,《生活与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核心的原理,唯物论的核心原理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如果用哲学思维来分析,“文化“可以说属于“意识”的范畴。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哲学思维来学习《文化生活》的具体知识点。例如第一单元主要是讲述“文化的作用”原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对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即文化对人生、对社会具有能动的作用。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明确教给学生,这一知识点可以运用“唯物论”道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来分析,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从这一角度具体来阐述文化的作用?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来“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对人生具有不同的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人生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人生的发展”。这样,对“文化的作用”就理解和掌握了。   二、以“认识论”的哲学思维来解读教材和组织教学   《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整个第三单元的落脚点,也是本单元的重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文化”属于什么范畴?学生很快就给出答案“属于认识的范畴”。教师可再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既然文化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认识又来源于实践,那么文化应该如何创新呢?学生很快就明确了:应该立足于生活实践。接下来对文化创新的两条重要途径也就易于理解和把握了。就是这样,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来解答和分析《文化生活》的内容,重难点就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比较中轻松地解决了。   三、以“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来解读教材和组织教学   辩证法主要是关于“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教师在分析教材时,如果用辩证法思维来把握各单元、各课之间的联系,就会发觉原来《文化生活》也是逻辑清晰、浑然一体的。《文化生活》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第二单元主要围绕“文化”,第三、第四单元主要围绕“中华文化”,这两大部分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关系。   在宏观把握教材以后,教师应坚持和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思维组织教学,并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看待文化发展系列问题,提高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和学习效率。例如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中的“文化的多样性与世界性”可以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第四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则适用“辩证否定”观来进行分析,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实质是扬弃。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体现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及“辩证的否定观”。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其中“源远流长”则可运用辩证法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