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前和唐代诗歌中女性情性状况及心理生理疾病探析.docVIP

唐前和唐代诗歌中女性情性状况及心理生理疾病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前和唐代诗歌中女性情性状况及心理生理疾病探析

唐前和唐代诗歌中女性情性状况及心理生理疾病探析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中有一部分女性形象表现为患有心理生理疾病#65377;《氓》可视为古代女性心理困扰的真实个案#65377;焦母患有爱欲偏离的心理偏执症,并因此而导致家庭悲剧#65377;魏晋女性在诗歌中直言“情”和“性”的愿望及神经官能症的痛楚#65377;唐代反映妇女“情”“性”状态的诗词有道德化和“诗意化”的倾向,作品中女性的神经官能症症状在文人笔下成为美的意象#65377;随着封建文化#65380;文学的成熟与发展,大多数不年青貌美的妇女的情爱#65380;性爱生活的真实状态在文学中逐渐缺席,即使《红楼梦》也没能超越这个中国文学独特的男性话语世界#65377;   [关键词]女性;唐前;诗歌;唐代诗歌;情爱和性爱;神经官能症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6)06-0062-05   罗嘉慧(1954―),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65377;(广东广州 510260)       中国古代的诗歌,凡涉及到妇女的,大多与婚姻爱情有关#65377;在这些诗歌中的女性,又有相当部分处在“幽思坐独伤”“泪下沾衣裳”的“思妇无眠”的状态#65377;对此,不少古代文人都表示过欣赏,在诗歌里用各种手段各种意象营造美的意境,如“春啼春雨,笼愁淡月”之类#65377;这是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一个特色,女人的不幸和病态为男人提供了审美客体,并成为吟咏的对象#65377;不过,如果从人本的角度来重新阅读这些诗歌,是否可以从另一层面来认识那些爱情婚姻中女人的愁和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隐含在爱情诗歌种种诗意的氛围与意境之中的,实质上是精神心理病学意义上的疾病――抑郁#65380;失眠#65380;焦虑(即神经官能症症状)①#65377;   根据中国古代医学的有关理论,精神心理类疾病属情志类疾病,即七情(怒#65380;忧#65380;思#65380;惊#65380;怨#65380;恐#65380;悲#65380;喜)过盛所致的病#65377;不少古代医案记载中,女性病例多于男性,且多因“忧”“怒”过度而致病#65377;如明代江民莹的《名医案类》②,记载病例共2384例,女性664例,但患情志类疾病的女性有101例,这一比例是该书所记载的男性情志类病例的3倍#65377;对于病因的认识,古医者大多认为与肝有关,即“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上逆或郁滞则致病#65377;不过关乎两性生活的不如意#65380;情感方面的挫折这些致病因素,则涉及不多,此外,对女性精神心理疾病的痛苦所作的描写也是粗略的#65377;   因此,也许可以说,古代爱情诗歌作为对生活的反映,不仅有审美的#65380;社会的#65380;文学的#65380;文化的诸多意义,也有医学的意义――即女性心理生理病史的意义,通过作品中那些具体的形象的描写,可以了解到古代女性在情爱和性爱生活方面所受到的挫折,所遭遇的心理困扰,以及相关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更全面更真实地认识古代妇女的生活#65377;      一#65380;《氓》女主角过份记忆与焦母罪恶的起因      《诗经》中的《卫风?氓》从女主人公回忆的角度写了她婚前#65380;婚姻中到被休弃的过程#65377;被弃的原因是因为“靡室劳矣,夙兴夜寐”,以至“其黄而陨”,操劳家事而憔悴,色衰见弃#65377;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弃妇故事,这类故事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几千年来屡见不鲜#65377;值得注意的是,《诗经》的“风”采自民间,而非文人在生活基础上的加工创作,因此,可将《氓》视为一个公元前六#65380;七百年以前的妇女心理困境的真实个案#65377;在作品里,女子被弃后的痛苦心理记录得十分真实详细,她不断地回忆两相欢好的情形,自己操持家务的辛劳,她怨恨,因为对方曾经“信誓旦旦”,得到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和奉献之后,他却“贰其行”“二三其德”,“至于暴矣”,态度变得粗暴#65377;她忿忿不平,为这些年的付出,也为自己的被损害而无人理解#65377;她只能“静言思之”,把痛苦埋在心里,独自默默地忍受这痛苦的咬噬,更让她苦恼的是,难以摆脱曾经有的感情,她自己很清楚这一点:“士之耽兮,犹可说(脱)也#65377;女之耽兮,不可说(脱)也”#65377;男子情短,可轻易断绝,女子情长,难以挣脱#65377;这更说明了在爱情问题上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心理特征,以及女子更容易受伤的原因#65377;   这位女子在被弃之前,两情欢洽的体验引起了她情绪的强烈振荡,并刻骨铭心,深深地保留在记忆当中#65377;当对方的温情渐行渐冷直至粗暴相向时,她感到失落,对自己,对对方失望,产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