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农业节约用水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丘市农业节约用水思考

商丘市农业节约用水思考   摘要 通过对商丘市水资源现状的分析认为,商丘市地下水资源贫乏,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农业用水应坚持以保水、补源为中心的方针,采取深耕增肥、围埂、地面覆盖、引水补源、节水灌溉、开发应用抗旱保墒剂等措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实现水分良性循环。   关键词 水资源;节约;农业用水;对策;河南商丘      目前严重的干旱使我国成了“贫水”国,据统计,旱灾约占总灾害面积的60%以上,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1]。我国北方部分流域水资源已从周期性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比20年前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2]。   商丘市是河南的东大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黄淮海平原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商丘地区20世纪70年代之后旱情不断加重,因旱而发生的歉收年份达70%。80年代以来的连续干旱使旱灾面积急剧扩大,旱情发展表现为“频率高、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的特点。据统计,1980~1999年,旱灾约占灾害总面积的80%,是50年代的近3倍,比70年代增加20%。1992年全区域秋作物苗旱死30%~40%,1994年小麦旱死30hm2,减产40万吨;秋田受旱40万公顷,重灾区18万公顷,有6万公顷绝收;1999年全市秋田受灾面积20万公顷。频繁而严重的干旱,导致商丘市农业生产波动不稳,科技优势难以发挥,种田效益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向纵深层次发展,干旱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      1商丘市水资源变化状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具有敏感的“恐水症”,由于水多、地下水位高,耕地盐渍化面积占总耕地的30%左右,地下水埋深不足2m,人们的汲水工具是挑杆、辘轳;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汲水工具变成了链条水车;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期变成了离心泵;80年代末至今又变成了潜水泵。汲水工具的演替,一是反映科技进步,二是反映地下水位在明显下降。据调查,目前非井灌区地下水位普遍埋深5~6m,汛期最多回升到4m,井灌区水位已降至8~10m;1993年5~6月份商丘西部不少村庄手压井不出水,发生了饮水困难。目前井灌区抽水时间的静止水位,已降到了18~20m,井灌已处于困难状态。   商丘市地下贮水量现在已不足1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这些地下水全部抽出来只够70万公顷耕地灌3次水,商丘市人均占有水量不足360m3,仅为全省人均占有水量的56%左右。   商丘市地表水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壤1m土体内出现了“干燥层”。据调查,地表以下50~70cm处土壤含水量低于上下土层含量2%左右,此层并有继续向下发展的趋势,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商丘市的自然降水,常年平均为700mm左右,近几年来似有减少趋势,降水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匀,加之农田保水措施不力,河道水闸损坏失修,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不足40%。   目前农业用水除自然降水外,就是贮量有限的地下水。2006年我市粮食总产突破了500万吨,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必须要有足够的水来保障。科学保水、用水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了。为此,特提出如下保蓄水分和农业用水的对策。      2商丘市农业用水的对策      自然降水是商丘市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据此,必须立足于充分保蓄和利用自然降水。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6%以上,但同期的蒸发量却占降水量的60%~70%。因此,能否有效地保存夏季降水,是关系到农业生产尤其是小麦生产好坏的关键问题,故应采取如下的农业及田间工程措施保蓄自然降水。   2.1深耕增施有机肥,创造松、暄、肥、厚的熟土层   现在的耕层普遍较浅,只有15cm左右,常年浅耕造成了厚而坚实的犁底层,严重地影响了土壤的通透性和作物根系的下扎,降水强度稍大,便会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养分流失,若将耕层加深到20~30cm,再结合施用大量有机肥或秸秆,即可造成土肥相融的深厚耕层,由于打破了犁底层,更可有效地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水分的能力,同时又切断了下层毛管,减少了深层水分的蒸散损失。有机物转化为土壤腐殖质,可改善结构,达到“以肥调水”的目的。北方旱作研究证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时,每1mm降水可生产小麦15~22.5kg/hm2,而有机质含量在0.6%时,同是1mm降水只能生产1.5~2.25kg/hm2小麦[3],有机质相差仅0.4%,小麦产量竟悬殊10倍。由此可见,有机质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自然降水的利用率。   2.2中耕松土保墒   中耕锄地是我国传统农业中最古老、最有效的一种保水措施。其原理有锄松表土、切断通向地表的毛细管、变水分在土内的毛管运行为薄膜运行的扩散运行,可使土面蒸发失水速率降低40~120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