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作用对山区输电线路塔位稳定性影响
地震作用对山区输电线路塔位稳定性影响
摘要:本文在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强震区及主要影响区内已建110kV~500kV线路的受灾情况和典型塔位破坏特征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福堂坝、太平驿及映秀电站~二台山220kV线路恢复重建工程的勘测成果和施工情况,初步分析了地震作用对输电线路塔位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震;输电线路塔位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已成为主电网调配区域能源的主要手段。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推移挤压,青藏高原强烈变形,高原内部及其边缘的活断层上经常发生强烈地震,我国西部地区已经是世界大陆内部活跃的强烈地震区,因此很多西部山区输电线路将从强震区穿过,跨越可能的发震断层不可避免。确保西部山区输电线路的地震安全十分重要,不仅可以避免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还可以确保其他基础设施如通讯、交通、供水等的正常运行,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并有利于救灾和灾后的生产恢复。
2008年“5?12汶川”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的结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难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本次地震里氏8级,震中烈度达到11度,给该区域内的电网工程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地震作用下,由地震波引起的对铁塔结构和基础的破坏十分严重,而由于陡峭的地形、区域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破碎等引发的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震地质次生灾害对电网工程的破坏更为严重。
在复杂的区域地质构造及地质地震背景下,线路路径及塔位选择时,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并考虑地震地质作用,将是线路勘测设计中地质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汶川大地震对震区输电线路的破坏现状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了举世震惊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不但给上百万家庭带来巨大灾难,也摧毁了大量的电网设施。
5月12日,大地震发生的瞬间,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地电网负荷剧减,247座35kV及以上变电站停运;1643条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停运。
“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主网有一座500kV变电站、13座220kV变电站、69座110kV变电站、91座35kV变电站停运。累计停运4条500kV输电线路、59条220kV输电线路、122条110kV输电线路。严重损毁变电站16座,其中500kV1座、220kV3座、110kV5座。四川全网损失负荷近400万kW,负荷损失率为31.8%,6市州负荷损失率达75.7%。
重灾区主要受损的线路有:220kV平回线、220kV福回一线、220kV福回二线、220kV耿山南(北)线、220kV映山线、220kV渔山东(西)线、220kV平山线、220kV源山南(北)线、220kV丹山线、110kV映灌线、220kV福银线、220kV竹茂线、220kV红薛线、220kV薛州线、220kV州茂线共5条线路、500kV茂谭一二线及220kV茂永线等。
2.地震地质灾害类型的调查
通过对“5.12”地震重灾区输电线路的损毁情况调查,我们发现输电线路的损毁主要是由:a)因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地面变形引发的震害;b)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震害;c)次生地质灾害;d)输电塔结构抗震设计不足所引发的震害;e)因地震反应过大,导线相互接近发生短路、断线以及绝缘子的震坏;f)由相邻塔位的震害引起的破坏等六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前面三个因素是主要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是输电线路地质勘测的重点。
2.1.因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地面变形引发的震害
这次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内映秀-北川断裂活动的结果。 在地震发生的短短一分多钟时间内,地壳深部的岩石中形成了一条长约300公里、深达30公里的大断裂,其中的200余公里出露地表,形成沿映秀-北川断裂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地震地表破裂带延伸方向是从西南到东北,断裂面向西北方向倾斜,相对于四川盆地,龙门山沿这条地表破裂带既有向上的运动,又有向东北方向的运动,其最大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分别达到5米和4.8米,沿整个破裂带的平均错距可达2米左右。与之相对应的地表均是震灾最严重的地方。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大区域的地表变形。震后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表明,龙门山和四川盆地除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大幅度的相向运动外,龙门山大幅度上升。四川盆地相对下降,下降幅度在沿龙门山前的安县、都江堰一带最大,达30~60厘米,向东迅速变小,到重庆一带反而表现出数毫米的上升现象,但误差较大。这种大尺度的地表变形图像是地震引起的弹性暂态形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停息,恢复到原来的稳定运动状态。因此位于此区域的输电线路必然会因地表破裂、地面变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