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明英“古诗——送别”主题教研教学设计.doc

谭明英“古诗——送别”主题教研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谭明英“古诗——送别”主题教研教学设计

贵州省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基地校兴义市向阳路小学2017年“古诗——送别”主题教研教学设计 PAGE 1 PAGE 7 “古诗——送别”主题教研教学设计第三稿 【执教教师】 谭明英 【单位】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个人教学格言】 学生进取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谭明英 【教学设计】 【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级】四年级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小学中年段古诗教学应该:“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通过理解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验作者情感。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首古诗。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理解“之、故人、尽、唯”在诗中的意思。 2、创设情境,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体会朋友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 1、同学们,你还记得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吗?当时的心情怎样?(2生说一说) 2、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 3、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 4、 指导写“孟”和“陵”字。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师生交流,回忆已学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二、 理解课题 1、谁能把课题读一遍?(请2生) 2、交流: 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师:你读懂了送的地点。(点课件黄鹤楼)补充: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三大名楼。 师:你读懂了到的地点。广陵就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的扬州(画位置)! (设计意图:在师生交流中,通过画面──黄鹤楼雄姿、简笔画──黄鹤楼及广陵位置,达到了解题入境的效果。) 三、品读体验古诗意境: 简介李、孟相识的故事。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诗句读通读顺。 2、 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 (1) 随机纠正字音。 (2) 怎样才把这首诗的美读出来呢? 把握节奏。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朗读,注意听清楚诗歌是怎样停顿的。 (3) 出示节奏 (4)谁来读一读? (5)齐读 (6)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并结合下面的注释理解文意,可以先跟同桌交流,看能不能解决。还不理解的地方,在它下面划一个问号。 3、(预设学生不理解的词有: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尽、唯) (1)这里的“辞”字,你们能给它组个词吗?(告辞、辞别) 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好方法)西辞是? (结合画图)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大诗人李白说故人西辞。 师:你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三月)诗中写“烟花三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句古诗。 (2)“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呀?想去看看这个季节里的扬州城吗?(在《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中,出示江南春图)师:看这些美丽的景色,你知道什么是“烟花三月”了吗?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诗来形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江南词》) (3)指导朗读: 想到好朋友孟浩然要去的是那么生机盎然的地方,李白却不能一同随行,他心里会怎么想?(向往)那我们来读一读1、2句诗。 (4)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今天,老朋友即将离去,李白心中不由得涌出这样的诗句。(引读1、2句) (5)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呀望呀,他在望什么呀?(出示图) 生:望那只船 , 从“孤帆”一词可以看出。 (6)在唐朝盛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过尽千帆皆不是”,心中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的“孤帆”。 (7) “尽”是什么的意思?(消失)。孤帆已经消失了,但李白还在那里久久凝望,此时,孤帆虽尽,什么是未尽呢?(友谊、情谊)真是“帆影尽而情不尽”呀!(板书:孤帆尽、情永在) (8)这是多么深厚的情谊呀!谁来读读第3句?(请3生) (9)有感情地齐读第三句。 (10)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李白望着孤帆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李白当时在想些什么?(出示: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