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课件-诗歌-七律 答友人.pptVIP

大学语文(第三版-孙昕光)课件-诗歌-七律 答友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九、七律?答友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该诗将神话与现实结合的浪漫主义特色。 3、背诵这首诗。 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答友人》这首诗写作者对湖南的深切怀念和美好祝愿。友人即周世钊。本诗作者手迹原题为“答周世钊同学”,后改为“答友人”。周世钊(1897~1976),湖南宁乡人,是作者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曾加入新民学会。解放后与作者信件来往颇多,并有诗词唱和,时任湖南省副省长。1961年12月26日作者给周的信中,在引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见本诗〔芙蓉国〕注),“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岳麓山联语)两联以后说:“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这可与本诗相印证,两处所表达的同样都是作者对湖南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课文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篇巧妙地将神话与现实紧密结合,用湖南省特有的古老而美丽的神话来衬托湖南的现实,使现实得到更加突出的表现。用词用语的色彩鲜明亮丽,使诗作更增添了审美效应。一方面,古为今用,改变了两位女神愁苦的形象,使之与湖南大好形势相协调。这两位女神因思念死去的丈夫而以愁苦的形象进入到神话里。而毛泽东让“斑竹一枝千滴泪”成为她们对过去的回忆,使她们走出仙境,来到人间,开始了“红霞万朵百重衣”的生活,脸上浮现出舒展的笑容。另一方面,改变了两位女神下凡的原因。之前仙女下凡多是寻找如意郎君,因为天上没有婚姻自由。而此诗中两位女神下凡却另有原因:湖南省掀起了祖国建设新高潮;民众掀起了诗歌写作的热潮;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湖南到处都盛开着英蓉花。这样的生活环境,自然要比九嶷山的蛾皇峰、女英峰要“妙哉”得多了。这样,把神话和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更增加了这首诗的感人力量。   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具有雄浑豪放的突出风格。同时,由于“白云”、“红霞”、“波涌”、“天雪”、“芙蓉”、“朝晖”等描写,借助大自然的丰富景致,巧妙地抒发诗人的思想情怀,使得这首诗境界壮阔而又描写细腻、风格豪放而又抒情优美,独具特色。此外,点化艺术在诗中也时有所见,或化用诗句短语,或活用成语典故,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产生了十分巧妙的艺术效果。   毛主席的诗词是他在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时随地的思想感情,采用古典诗词的文字形式的自然倾吐,它们像爆发的火山一样,红光冲天;像奔流的巨瀑一样,浪花飞溅!他对于古典诗词有很深的爱好和修养,出口成调,大所磅礴,豪迈精深。(冰心《毛泽东诗词鉴赏一得》)   《七律·答友人》在毛泽东的全部诗词作品中,是别具风采与情韵的一首。它是友谊之歌,怀乡之曲,也是现实与理想的二重奏。(李元洛《友谊之歌与怀乡之曲──读〈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对故乡人民怀有深厚感情,他的诗词不乏思乡之作。作于1961年的《七律·答友人》,就是怀乡之曲和友谊之歌的二重奏。诗的标题经过反复修改。在一份手稿上,原为《答周世钊》。又据说,乐天宇曾在郭沫若家见到毛泽东的诗稿,题为《七律·答周世钊、李达、乐天宇》。后改成《七律·答友人》,这比专答某人或某几人,具有更深广的涵义。(蔡清富、李捷《新诗改罢自长吟──谈毛泽东对自己诗词的修改》)     一、首先,善于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抒发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其次,将神话与现实结合起来,以美丽的神话来衬托现实,抒写情怀。此外,还使用点化艺术手法,或化用诗句短语,或活用成语典故,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产生了十分巧妙的抒情效果。   二、对偶、夸张、用典、比喻。对偶,使诗的对仗极为工整;用典,使诗情的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则使诗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诗意盎然。   三、诗中引用了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和芙蓉国的典故。这些典故或将神话与现实结合,或以美景喻指故乡,使诗意境美妙、浪漫神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友谊之歌与怀乡之曲 ──读《七律·答友人》 李元洛   《七律·答友人》在毛泽东的全部诗词作品中,是别具风采与情韵的一首。它是友谊之歌,怀乡之曲,也是现实与理想的二重奏。   世界各民族大都看重友情,中国人似乎尤其是珍重友情的民族,所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抒写友情的篇什占了相当的比重,构成了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国古老的《礼记》中就说“君子之交谈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而“友情诗”最早的源头,大约可以上溯到《诗经·秦风·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解衣衣人,同仇敌忾,战士们从着衣到赴敌,都是患难与共。“袍泽”一词就成了后人表示战友情谊的代名词。《古诗十九首》中的《携手上河梁》,是我国古代送别诗的最早的作品之一。“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后人遂以“河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