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学领域几个术语探究
地理学领域几个术语探究
摘 要:阐述了正确使用科技术语的重要性。对地理学领域一些常用术语的使用进行了探究,以期引起使用者的关注,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术语。
关键词:科技术语,定义,生态,荒漠化,沙漠化
自然科学的专业术语是本学科领域定义明确的专业用语。它反映了本学科的基本特征及其释义。规范和正确使用学科专业术语,不仅有利于国内外学术交流,而且有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学科专业术语的完整和成熟,也必然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进步。传播科学知识,必须使用规范的术语,不可“各执一词”,不可任意变通。[1]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人们正确使用专业术语以传承祖国先进的科技、文化。科研工作者和媒体尤其应注重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与宣传。下面是地理学领域几个有争议和易用错的术语,笔者试作一辨析,以期引起使用者的关注,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术语。
1. “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一词,是由黄秉维院士在五届全国人大讨论宪法草案的“保护生态平衡”一条中提出的,斯大林著作中讲,环境就是围绕人的自然界,这个对人讲有好也有坏的意思,所以黄院士建议将“平衡”改成“环境”。这是有针对性地将原来的“生态平衡”改成“生态环境”。后来,黄院士认为不妥,立即给有关负责宪法起草的人写信,但没有改正。他说,顾名思义,生态环境就是环境,包括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在内,不应该分开,所以这个提法是错误的。现在大多数人用“生态环境”这个词并不包括环境污染,以区别于污染。[2]生态就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据此,笔者认为不应再沿用过去“生态环境”的提法,把生态与环境分开。从严格意义上讲,应当用“环境与生态”或归总为“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一词最早是由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在1987年召开的乐山会议上提出的。以后把“生态环境建设”专用于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总称。在后来的国际交往中,发现这个名词不能为国外学者所接受,其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国际的共识是应去除或减轻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破坏,应保护、恢复或修复(即部分恢复)原有自然生态系统,而不是人为地“建设”一个生态系统。
事实上,“生态环境建设”一词在国内已经产生了一些错误的导向。一些地方,不是努力认识在当地自然条件下天然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不是着眼于如何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去保护、恢复或修复天然的生态系统,而是热衷于建设大规模的人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资金和劳动力的浪费,更有甚者由于违反当地的自然环境,不但徒劳无功,反而事与愿违,增加了对自然生态的破环。为此,建议用“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改善”或“环境与生态的保护、修复与改善”来代替“生态环境建设”。
2.“荒漠”与“荒漠化”等词
荒漠(desert)作为一种自然地理景观的名称,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区。按土壤基质类型,可分为岩漠、砾漠、泥漠、盐漠和沙漠等。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一词是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第一次全球性讨论荒漠化问题的大会上提出的。在1994年6月完成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明确解释了荒漠化的概念:“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3]。在中国分布面积最广、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最深远的荒漠化有两类: 一类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沙漠化土地, 另一类是南方岩溶区的石漠化土地。
岩漠(rock desert)也称为山地荒漠,是荒漠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干燥山地地区,以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为主。岩石裸露,植被稀少,多蜂窝石和石蘑菇等风蚀现象。常见于封闭的无水山涧洼地、中为岩石碎屑覆盖。中国的昆仑山、阿尔金山、甘肃河西走廊的马鬃山、合黎-龙首山以及祁连山的山前地带都有分布。今年,把中国南方云贵高原和广西的干燥山地也纳入岩漠的范畴。
砾漠(gravel desert),荒漠的一种类型。地表全部为砾径2~10cm、带有棱角、具有漆面的砾石所覆盖的荒漠。无土壤发育,植被极端稀少,改造利用十分困难。 “戈壁”来自蒙古语gobi,即为砾漠。中国有砾漠约5.7×10??5km??2[4]。主要分布在中国暖温带干旱区,塔里木盆地边缘、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的嘎顺戈壁比较典型。甘肃的河西走廊,特别是走廊的西段,以及内蒙古的阿拉善也有分布。砾漠景致枯燥单一。
盐漠(salt desert)又称盐沼泥漠,盐水浸渍的泥漠,也是荒漠的一种。主要分布于荒漠地区或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沿海一带的低洼地段或地方。干涸时可形成龟裂地,如新疆罗布泊地区、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地区、黄河入海口地区、内蒙古居延海地区、甘肃民勤湖区、新疆艾比湖、艾丁湖地区等。盐漠分布地段仅能生长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 项目三 DC DC检修.ppt VIP
- NY∕T 1830-2019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技术检验规范.pdf VIP
- 信息技术专项方案专家论证会流程.docx VIP
- 苏教版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易错题型真题检测卷(单元测试)数学六年级上册【含答案】.docx VIP
- 自考课程学习资料 06287-结构设计原理(二)-2017年答案版.docx VIP
- 高考语法填空练习套题目.pdf
- 《学校体育学》沈建华 背诵笔记.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PPT课件.pptx VIP
- 1 教室的环境我整理 课件人民版劳动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件:08项目八 冷却风扇不工作故障诊断与排除.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