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魅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魅力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大师。有散文集:《踪迹》(1924)、《背影》(1928)、《欧游杂记》(1934)、《你我》(1936)、《伦敦杂记》(1943)、《标准与尺度》(1948)等,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精品散文。正是由这些散文所共同表现出的散文之美奠定了其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朱自清的散文行文如诗,描写如画,修辞新颖,深受读者的喜爱。      一、散文的诗意美      朱自清的散文不但能够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择材料,捕捉新意,创造出集中概括的艺术形象,而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在情景交融中表现出淡淡而又韵味深长的诗意。   朱自清通过对情景的细致描写和自然地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景致当中,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朱自清的散文中有一种余音绕梁的诗意。如在《荷塘月色》这篇诗情画意的散文中,作者情感的主要特点是“淡淡的”,所以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主要特点也是淡淡的:花是“白”的,雾是“青”的,云是“淡”的,月影是“黑”的,树色是“阴阴”的,歌声是“渺茫”的,流水是“脉脉”的,月光是“静静”的,白花是羞涩的,满月似乎在小睡,远山只有些大意,路灯光也是没精打采的。这样的境界,由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景中孕情,所以具有了很大的感染力,给人一种朦胧美、诗意美。   朱自清能用自己的平凡所感,诗意化地道出了大家的共鸣。例如《匆匆》一文,简直就是一篇散文诗。“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在作者的笔下被诗意化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感到它“逃去如飞”,“吃饭的时候”、“洗手的时候”、“默默时”、“伸出手挽留时”、躺在床上的时候,都觉得时间匆匆溜过,道出时间不可逆性的客观事实。于是作者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伤时又惜时,叹息之中包含着不甘虚度年华之情。然而在作者的笔下时间又具有强烈的可感性,文中的“我”面临着时间来去匆匆的这一客观事实,自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家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够做什么呢”?感叹光阴似剑,自己很渺小,所能做的事情也微不足道,完全像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十分鲜明,为文中的“我”注入了真实的自我感受。如果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用诗句的形式来说明要珍惜光阴,那么《匆匆》就是用散文的形式来表达对时间一去不返的感受,同样富有诗意。   朱自清对抽象事物的感知是融真情而循序渐进的,感叹中富于诗意化,反映人间真情时他的个人情感更是简朴中溅出莹洁。作品在刻画父亲背影的同时,又多次描述了作为儿子的“我”的感动的眼泪,如“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在这里,儿子的眼泪并非懦弱,而是自然流露出对父亲的不舍之情,从而烘托了父亲的背影形象,加强了背影的感染力量。如果没有对父亲的真挚的亲情,作者是不可能将这些平常的动作刻画得如此的生动和传神的,我们也就更不可能在这些刻画中体会到作者父亲对作者淳淳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依依不舍的深情了,我们常常所说的细致之中见真情,这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平常的叙事的过程中融入了真挚的情感也正是《背影》这篇文章的最最感人之处,使得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和儿子为父亲的行动感激及对父亲的处境伤感所流下的泪水,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一幕。      二、散文的绘画美      朱自清是散文领域里的卓越的风景画家。他一贯主张作家创作“便是以文字作画,他叙事,抒情,写景,固然是画,就是说理,也还是画”,因此,他的散文中描绘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朱自清绘景状物时常像画家一样,一幅景色,他能从不同角度作多方面的描绘,有话可说,有画可作。如他描绘的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寥寥几句话就把春雨那细密、轻柔的情状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幅画面从整体上看:绵绵的春雨斜织着,四周的绿树、青草被润得发亮,稀疏的房屋罩在一层浅蓝色的淡烟薄雾之中,傍晚亮起点点黄晕的灯光,使整个淡青蓝色的背景上更增添了一层迷人的色彩。乡间的小路,小河上的石桥,撑伞慢步的行人,披蓑戴笠在地里劳作的农夫……,这一切景物构成了一幅多么美的淡彩水墨的“春雨图”。这种清新、秀丽的绘画美,使人同作者一样对柔美的春雨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南京》中,描画玄武湖的水,“俨然长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扫叶楼前的绿水绿树,“那绿色真是扑到人眉宇上来”。《潭柘寺戒坛寺》中,写潭柘寺角门前两竿矗立的粗竹,作者觉得它“足称得起‘天外飞来之笔’”。像这些呼之欲出的描画,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比比皆是,生动的形态,素淡的情致,融成一体,真可谓妙笔丹青。   朱自清在对景物描写时,极善运用颜色,在他笔下,各类景物无不带着多种色彩,作品的画面没有一处是单调的、平板的、模糊的,从而构造一种绚丽的绘画美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