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居民小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地质灾害评估作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某居民小区的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居民小区 地质灾害 危险性 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预防工程建设诱发和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有效手段。某居民小区拟建建筑主要为32栋7―15层居民楼,部分为医院、变电站等功能性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9.65×104m2,占地面积约为1.45×104m2, 地理座标x=3300400~3301200;y=506200~506900。均为框架结构,拟采用独立基础或桩基础。
1、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1.1地形地貌
评估区属河谷岸坡地貌~残蚀丘陵地貌过渡地段。
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在评估区内多形成切坡。评估区地面高程144.40~225.90m,相对高差81.50m,最高点在评估区西侧。
评估区按地形坡度看可分为东、西两区。以Y坐标506500为界,西区地面坡角较大,以20~35°为主,最大可达88°,存在5~25m的土质边坡,2~12m的岩质边坡;东区地面坡角较小,平缓处0~10°,较陡处10~28°,存在5~15m的岩质边坡。
评估区南部为岸坡,岸坡坡角一般为10~20°,局部可达35°;河流纵坡度小于10%,河流纵切割深度小于10m。
1.2地层岩性及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据现场实地调查,评估区内出露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冲洪积粉细砂土(Q4al+p1)、坡残积粉质粘土(Q4d1+e1)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夹砂岩。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
杂色,为块碎石土,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多为50~200mm,最大可达1100mm,结构松散、偶见架空现象,局部含大量生活垃圾,层厚0.00~6.50m,分布于评估区内大部分地区。堆龄3~5年。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主要为褐黄色粉、细砂土,由长石、石英、云母和粘土矿物等组成,含少量卵石,含量5~15%,粒径2~120mm。呈欠固结状态。层厚0.00~4.70m分布于评估南部。
(3)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1+e1)
主要为褐黄色粉质粘土,由粘土矿物组成,夹少量砂泥岩碎石及角砾。砂泥岩碎石含量约占5%,粒径2~50mm,次棱角状。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层厚0.00~4.80m,主要分布于评估区西、北部,评估区中部偶见零星出露。
(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主要岩层为泥岩,紫红色、暗紫红色,夹灰绿色团块,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少量砂质;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厚度一般1~2m,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中等风化岩石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次要岩层为砂岩,褐灰、浅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细粒结构,钙泥质胶结,薄~中层状构造,分布局限。厚度一般0.2~0.9m,为泥岩夹层,岩质较硬。
评估区内岩土层数量较少,岩(土)性差异小,地层结构简单;而土体与岩体间相交界面角多为35°。
1.3地质构造与地震
评估区横列多字型褶曲组中。区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岩层单斜产出,产状265°∠9°。评估区内岩体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第一组(L1)倾向155°,倾角70?,张开度5~10mm,延伸约1~3m,间距2.0~3.5m,裂面平直,无充填物;第二组(L2)倾向311°,倾角53?,间距1.4~2.5m,无充填物。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1.4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地下水按含水性质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
赋存于地势低洼处土层中,分布局限,水量小,多形成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生活废水补给。
(2)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
赋存于基岩强风化带风化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地表水体补给,沿斜坡坡脚散流形式排泄。其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工作区内强风化带薄,中等风化带基岩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且泥岩属不透水层。
评估区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现场调查,评估区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评估区内岩质陡坡多为泥岩~泥质砂岩构成,均有挡墙支护,现状稳定;土质边坡多为人工填土构成,土层厚1~7m,其下为泥岩,强风化厚度1~2m,中等风化岩石完整性较好,部分已有支护措施,现状稳定。评估区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征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