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老子哲学的人格底蕴
陈鼓应是一位引发争议的专家,他一直坚持的“文化儒家,哲学道家”的见解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议。但他说,中国的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而非孔子,老子关于宇宙本源、本体论的构建,在孔子身上看不到。他自己在这本书的第二次修订版序中写道:近五六年,在我已发表的论文里,有两个论题引起学术界广泛的争论:一是《易传》学派性质的问题,一是道家主干说。前者,我连续写了十几篇文章,推翻《易传》是儒家作品的旧说,而论证它是道家学派之作(现已汇集成册《易传与道家思想》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后者,我曾撰文论说中国哲学的主干部分是道家思想而非儒家。今后几年我将在这一课题上,继续探讨。在我近来写的文章里,我曾经一再提到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认为中国的“哲学的突破”始于老子。事实上,对于整个中国哲学史,越往下探索,越深入研究。就越会认识到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远超过其他各家。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陈鼓应先生的研究旁征博引,逻辑缜密,译文优美,雅俗共赏,作为一家之言,确有发人深省的阐释和严密的论证。我们没有资格评价这本著作,但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许多。
作为一个读过书的普通人,一谈及老子,往往都会想到“无为”和“无不为”。至于到底该如何理解这些话,却见仁见智。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寻找理解这句话的切入口。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七十八章》)
以水作为譬喻阐发哲学范畴“道”的含义,这是老子的专利。老子的“水”集“道”的所有特征于一身,他将具备天性物性的“水”,与人的心灵相结合,提出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问题,从而表现了老子富有哲学底蕴的理想人格。
老子眼中的水有七种善性:“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八章》)在老子看来,人的行为应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应像水一样善纳百川而深沉渊默(心善渊),品德应同水一样能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应如潮水一样准确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应如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做事应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善于把握机会,应时而动、应时而止(动善时)。只有这样才能“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八章》)圣人如果真正做到如水一样,就会心平持正,不会被外界所扰。
“柔”是老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特征。水无孔不入、充盈于宇宙万物之间,“滴水穿石”便是最好的例证。“柔”体现了一种韧性,只有具备韧性的人,才能够屈伸自如、游刃有余,人生只有后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而这种退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更好的进。这种以退为进、以弱胜强的思想就是老子“无为”思想的形象体现。“柔”是后退,是“无为”,但它能克强,这便是“无不为”。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六十六章》)
“下”有两层含义:一是谦虚包容的意思。具有谦下品德的人,才能招能聚贤,从而成就自己的伟业。二是道德约束力的意思。水往低处流是地球引力的作用,也是客观规律所致,它不是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如同人生活在社会里,就必然要受到特定社会道德的制约。如果没有“下”的约束,水会无形漫流而永远不会成江海。所以,顺从的“谦下”便是一种道德的修养方法。它表征着人格逐步完善的一面,体现了老子“无为”的德行。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老子?十五章》)
虚静是老子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静为躁君”(《老子,二十六章》),即宁静安详是浮躁的主宰。只有安静于自然才会使人生亲善之心;只有临事冷静,才不至于手足无措;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凝静淳朴、谨严审慎。同时,虚静也是涵养修持方法的核心。
以无求有,以静求动,方能显示出圣人的本色。所以,达到“虚静”的境界便达到人生理想的升华。虚静真正体现出了老子理想人格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哲学底蕴。
老子抓住水的本质特征,突出水的三性――柔、下、静,以表达他的“无为”和“无不为”之间的关系。他将水性与人性紧密结合,强调理想人格的三种能力,实现了理想人格中的真、善、美的统一。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片面地把老子的“无为”仅仅理解为消极的无所作为。
我们从“水”的特性中,可以体味到老子“无为”的真谛,我们从“无为”的追求中更可以观照到老子的荣辱之心。
老子的辩证荣辱观。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荣誉的看法,如“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老子-二十六章》),“至誉无誉”(《老子?三十七章》);二是对耻辱的看法,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四十四章》);三是论“荣”和“辱”的关系,如“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十三章》),老子深刻认识到荣辱使人惊心,使人欲望腾起。因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仁爱版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中职英语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1第4单元《Culture Understanding》课件.pptx VIP
- 居住建筑装修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docx
- 智能建造技术在道路和桥梁工程中的创新应用.docx VIP
- 中职英语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1第4单元《Group+Work》课件.pptx VIP
- X-Art校正全目录(更新至2013年9月27)-推荐下载.pdf VIP
- [拼音aieiui教案]aieiui教案.docx VIP
- 老年认知障碍的综合评估和管理PPT.pptx VIP
- 中职英语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1第4单元《Language+Practice》课件.pptx VIP
- 华中科技大学数据库课件第04章数据库安全.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