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赢椿蜗牛慢吞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赢椿蜗牛慢吞吞   守弱   朱赢椿先生刚刚丢掉拐杖。此前,他在南京师范大学里散步时一脚踏空,摔倒了,胫骨骨折,休养了半个月才痊愈。他将这善意地理解为上天的再次提醒:慢下来。   其实,和他一样慢的中国人已经少见。他从21岁起在这所有“东方最美校园”之称的大学里求学、工作、成家、观看植物四季中的变化,21年间从未离开。同一个农耕时代的人那样,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晚上10点钟睡觉,夏天早上4点钟起床,冬天早上5点钟起床。早饭后在校园里散步,6点到9点留给自己独处,泡一壶茶,摸一摸古琴,然后发呆,“像农村人家打扫院子一样,‘扫心’”。   朱赢椿是个活得古典的人,这体现在形象上――一身修道士般的长袍、戴围巾、鼻子上架一副暗红色圆框眼镜,也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特别偏好上,不仅欣赏其美,还从中觅得安身立命的准则。为了避让门口一棵古朴老树的枝桠,他不惜让工作室“随园书坊”的屋顶生生缺了一角。在屋子里,他曾先后与一只流浪猫、一只蜗牛、两只小老鼠、两只三黄鸡、几尾鱼和若干只蚂蚁共同生活。他追踪蚂蚁,观察蜗牛,在雪天携带一灰一白两只小老鼠走进原野,记录下它们的故事,把这些流动的影像绘制为静止的书――《蚁呓》、《鼠述》、《蜗牛慢吞吞》,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有大篇幅的留白,朱将这视为对读者参与的邀约。不过并非所有读者都会买账。有人拿着绘本《蜗牛慢吞吞》到书店退货,责怪这本书前6页“印重了”――事实上,那是蜗牛探出一只触角、两只触角,“我告诉他们,你太快了,要有点耐心。”   很难说他和他饲养的动物,谁才是这个园子的主人―它们有时会让他倍感尴尬。比如,从医院讨来的老鼠很快由两只繁殖到十几只,味道很大。医生建议他用“颈椎脱位法”:一手拎头一手拎尾巴,一拉就死掉了。“怎么可以这样。”朱赢椿拒绝处死这些小生灵,即便是安乐死也不行,后来他把它们分送朋友的孩子收养。   他向我展示了摆在天井的一本书,封面材料采用了红绿色相间的防滑垫。这是在为他策划出版的《语录杜尚》做材料实验,“室外晾上个四五天,看看会不会裂。”这位已故法国艺术家曾经将男用小便池当作艺术品展出。朱赢椿推崇他的这句话:“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朱赢椿工作室沙发后面的匾额上写着三个字:“平为福”。“我不是一个逞强的人,是一个守弱的人。”为了解释清楚,他开始背诵《道德经》中的一段:“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不裁   朱赢椿的童年在凋敝的苏北农村度过,与田间地头的小动物为伴,周围很难见到带字的读物,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是《怎样栽桑养蚕》,他临摹书中的插画,又将它们贴上墙。1995年,从南师大国画系毕业后,他把作品卷成筒背在身上,踏遍南京的中学去找一份美术教师的工作。没人要他,最偏僻的地方也不要。恰好南师大在那个时候成立了出版社。朱赢椿找到社长,告诉他:“我别的都很好,就一条不好,我家里没人。”这位正直的领导先是质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然后争取来名额让他得以留校。   此后10年,朱赢椿和所有同行一样熬夜、加班、比稿。作为这家出版社唯一的美编,他要为所有教辅书设计封面,高考、小升初、英语辅导每个月做几十本。直至有一天,他到样书库里取东西,推开门后惊呆了,里面密密麻麻堆满了10年来自己所设计的东西。他倚着门框,问自己:这些书有几本能够留下来?这10年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声音在召唤,只不过这个声音太微弱了,也许只能在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但当第二天太阳升起、周围的人涌上大街的时候,又被暂时地忘掉了,我想都市人都是这样。”   这成为朱赢椿的“决定性瞬间”,之后的又一天,他找到出版社领导,说想自己出来开工作室,领导答应了,但附加了苛刻条件:社里的活儿不能少做,工资停发,按件计酬。每本的报酬少则100元,多则二三百。   他给工作室取名“书衣坊”(随园书坊前身),取意“为书作嫁衣裳”。刚开业时举步维艰,朱赢椿一度吃睡在工作室里,接的活儿多半还是教辅书。2004年,他接手的一本名为《人文江南关键词》的书成为其职业生涯的拐点。   市面上同类书籍已有很多,出版社对这本书并不看好,只同意小批量生产。朱赢椿要求纯手工粗麻线装订,但大印厂嫌利润微薄不愿接,他只好找了一家业务清淡的小印厂。几天后,厂长建议他另找厂家,厂长带来的样书满眼瑕疵――麻线装订歪歪斜斜,老式机器压力不够,导致墨线不匀,尤其是裁切机的刀刃老化,切边不齐。朱赢椿反复端详这个不合格产品,竟渐渐心生欢喜,索性强化缺点,用这些瑕疵作为设计元素:印刷机用老式单色机,造成油墨自然不匀,切合古书刻本的斑驳肌理。破坏老式裁切机的刀口,越钝越好,切出来的书的切边呈不规则状,每一本都不重样,让人禁不住用手指轻轻摩挲。这本书上市后连续加印3次,被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评为当年“中国最美的书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