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中的悲剧情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蜀相》中的悲剧情感   诸葛亮是中国封建时代士人心中的高峰和偶像。高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生不逢时的杜甫,心中始终存在着一种“蜀相情结”。入蜀后,先后拜谒了刘备、诸葛亮君臣留下的古迹:先主庙、武侯祠、八阵图、白帝城,写下一系列的咏怀诗篇。乾元三年(770年)春,杜甫去成都南郊拜谒了武侯祠,贫病交加的一代诗圣,写下了饱含血泪的名篇《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晚年惭于诗律细”(《遣闷呈路十九曹长》)[1]晚年的诗歌更加凝炼。诗的开头四句,写尽了历史烟尘过后的荒凉感。武侯祠的位于繁华的成都古柏森森的郊外,工整的对偶写出春天的景色。“空”、“自”衬托出武侯祠的寂寞与荒凉。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道》之五称赞诸葛亮:“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将孔明比作伊吕尚,功盖萧何、曹参。然而,这样的盖世英雄如今到了哪里?“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阁夜》)[2]一代圣贤已入黄土,目前的人事和远地的音书都只能托给天地间的大寂寥了。英雄作土,空余碧草春色依旧,黄鹂声声依旧!   这样的沧桑感,促发英雄人生苦短的悲叹。他们渴望在有限的人生,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可是,正如韩愈叹惜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杂说?世有伯乐》)。[3]机遇和才志的矛盾却造成了无数的人才悲剧。“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了孔明不同寻常的一生。诸葛亮何其幸也,刘备三顾茅庐,咨之以天下大事,委之于重任,赋之以托孤之重,君臣之间,如鱼得水,无所猜忌。虽然刘备这样猥自枉屈是为了笼络人才,成己霸业,然伯乐难遇。诸葛亮感激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力挽狂澜,为无立锥之地的刘氏挣下三分天下的蜀汉基业。刘备深知自己儿子是昏庸无能之辈,故于临终前托付孔明:“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并令后主事之若父。古来才俊,几人能受到君主这样的恩宠、殊荣。刘备的几句安抚之辞,换来的是诸葛亮的感激涕零:“臣敢竭股肱之力,郊忠贞之节,继之以死!”[4]士为知己者死,几乎是风烛残年的诸葛亮,依然率领大军连年征战,又不放心昏庸的后主,临行前上《出师表》,反复叮咛嘱咐“远小人,亲贤臣”,然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渴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趁自己有生之年,拼死把一块扶不上墙的烂泥,扶上皇帝的宝座,才可以无愧地面见先帝,报答他的三顾之恩,托孤殊荣。据《魏氏春秋》载:“亮使至,宣王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食不及数升’,宣王曰:‘亮将死矣!’”。日夜思报效,至于累死。杜甫在《武侯庙》中叹道:“遗庙丹青古,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之,不复卧南阳。”   杜甫也像无数才志之士一样,窃比稷契。现实的残酷并没有改变他忠君恋阙、仁物爱民的初衷。“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决。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葵藿倾太阳的本性使他面对屡屡的打击和失败,依然痴心不改,不肯做萧洒送日月的隐士,甚至于在因贫寒交困,幼子饿死的情况下,还要“默思失业徒,因念远辛卒。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心中依然装的是天下苍生。安史之乱,杜甫陷于叛军,被押至长安,面对破碎的山河,他忧心如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以至于白发搔落。后有幸逃脱长安,他历尽艰辛,不远千里奔赴凤翔,追寻肃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述怀》)。衣衫褴褛、白发苍苍的诗人,九死一生之后站在肃宗面前,感动了君王。五月官拜左拾遗,自以为得到了报效朝廷机会的杜甫涕泪交流,思感皇恩,哪里想到,因疏救房绾,触怒肃宗,八月即被放还?州。“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挥涕恋行在,道路犹恍惚。”(《北征》)遭弃的杜甫,不愿离开,一步三回头,依依难舍。非是贪慕富贵,而是担忧主上有失,挥泪远行,却念念不忘东胡未平,以至于行路时神思恍惚。沿途看到满目疮痍,生灵涂炭,国家处于动荡和危险之中,诗人肚肠寸断,幻想着大唐帝国的中兴:“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北征》)哀莫大于心不死。如果心死了,放下包袱,反而没有了沉重。唯有屡受打击,心却不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每一轮的挫折和失败都会使人清晰地感受到心头流血的疼痛与凄楚,痛到深处,人何以堪!   刘备为了得到贤才而三顾茅庐,杜甫千里迢迢寻肃宗,却被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