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战之后,才敢自称车手
本来是要跑全年CFGP的,在成都站后有点盲目乐观,杀到F4的战场上战了两个回合,尽管没垫底还捡漏拿了个第七,但这等全国最高级别赛事,似乎一点儿也不让我享受,所以乖乖滴回到了CFGP的战场。
CFGP中国方程式大奖赛是国内一线车手的摇篮,马青骅等算是已经出头的明星,而崔岳等CTCC快车手也是曾在CFGP里脱颖,现在这个池子里留着两类人,一类是等待CTCC、保时捷PCCA等商业赛事合约的快车手,一类是希望在这个池子里锻炼一番的人。至于我,重新回到这个池子里,已经不再像北京站F4那样贪心了,但又不像成都站CFGP那样小心翼翼,在熟悉的上海赛车场,我也不打算玩玩就走了,还是逼一把极限吧。
媒体人做久了会带着各种职业习惯,我们脑子里似乎并不打算去催逼极限,职业习惯暗示我,优哉游哉去找到悬挂的软和硬、动力的强与弱就够了。一个车评人了解了这么些东西,再用好词汇,整理出一条逻辑线来,基本上就足够做出不错的车评文章了。至于让车子处于失控的边缘,这是媒体人万万不该做的事情,所以入行这么些年,参加过无数“礼节性试车”,哪怕是在赛道上开一开,也会有一个讨厌的声音在对讲机里喊:“刹车??入弯??看看我们的悬挂好不好??。”
车评人是理性的,在有限的边界里挖出足够多的点就好了,我常对刚入行的后生说,车评其实评的是对生活、对价值观的评价,是透过汽车在和工程师们对话。
但赛车呢?赛车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快!
当快车手们在上海站复苏,换发动机的换发动机,换变速箱的换变速箱,这时候才知道成都站只是一个小小的预演,硝烟弥漫是这时候来的。
见到技师阿国的时候,我心就定了三分,初试一节,2分07。经历了两站比赛,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向工程师提出调校方案了,前轮太推后轮太死,CFGP并没有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调校设定方案,唯有按照自己的口味不停调整,一点点调软前避震,再把尾部尾翼向上调出两个角度,第一天的测试已经达到了2分05,快车手们已经能够做出2分02的成绩了,直觉告诉我,问题出在走线上,还有就是再次调车。
再次回忆起保时捷大师级课程的跑法,房车和方程式多少还是有几分不一样的。只是赛场里没有人会告诉你该如何做,这和试车不一样,试车没有高下之分,而赛道的快慢就在数字上体现得一清二楚。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的驾驶风格也完全不同,从卡丁上来的我喜欢让尾巴尽可能活动起来,而如果请教房车转过来的车手,他们会告诉你,稳定的尾巴才是对的。
我请教了F4的小车手刘文龙,15岁的他经验老到,在第一天的练习里,初上上海赛道就跑出当日最快成绩。在他的指点下找出不少破绽来,教科书的走法在正式比赛中是有包容量的,甚至是要用来被打破的,而我的问题是,过于坚持理论派。
以T1~T4的组合弯为例,方程式出身的车手跑得异常激进,他们都选择冲进去turn in之后再来做刹车降挡动作,我的变速箱总是莫名其妙连退几挡(更换费用两万块,让我十分纠结),这让我在弯道中有非常大的心理阴影,Spin来的时候如果后车正飞速而来,那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是车手和媒体车评人的一大区别,写一篇文章绝不值得去玩命,但赛车只要你想赢,就必须要冒着风险挑战内心恐惧。为了做出最佳的调校,我玩命地让尾巴甩动起来,阿国都担心我是否能驾驭了,不过赞助商的到来,已经让我有了更多底气。在大直道160km/h的车速下,在50米内完成5-4-3-2-1挡的制动降挡,一点点逼近底限,5次成功两次失败,其中最吓人的是车子突然就在大直道Spin,整个车尾横扫赛道,让我自己都很惊讶的是,我当时完全清醒地判断出车子能够滑向草地,因而果断踩死了制动,让车尾在护栏前1米的地方扫过。
我羡慕死了那些上仪器来分析油门、刹车数据线的土豪级车手,记得我在珠海赛道的成绩提升就是靠FRD车队的雷诺Clio Cup+分析仪完成的,不过在CFGP我们似乎请不起私教。好在上赛提供了三个计时段的基本数字,仔细比对三段计时,能够明显发现自己和优秀车手的差距仅仅出现在计时段1,差距居然有0.5秒之多,在跟着他们杀入弯道几次以后,决定必须要采取同样的路线,否则完全没有竞争力。而计时段3分析以后也会发现,他们的最高车速都突破了160km/h,而我一直在158km/h左右徘徊,如果转速都爆了的话,那么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刹车点比我要晚,因此硬着头皮寻找更晚的刹车点,哪怕变速箱降挡有这么大问题??
把赛车逼断了半轴,摸到了极限,冲击了2分04的成绩,第二天我只买了一节练习时段,再次检验车辆,然后放心地杀到浦东去和客户开了个会,周六的练习赛再把车子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捋了一遍,让阿国用大力胶带拉死了乱晃的后视镜,然后才换上了新胎。穷车手都是“保胎王”,不到万不得已不肯拿出新胎,想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