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docVIP

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思礼“饮冰室”走出的“驯火者”   他出身名门,是我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他少年留学,成绩斐然,却放弃异国优厚的待遇,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回国效力;他历经磨难,却从未失去洒脱旷达的赤子之心;他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神舟飞船……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代“驯火人”梁思礼。   父亲的“老白鼻”   1924年出生的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孩子,他从小就很受父亲的宠爱。父亲昵称他为“老白鼻(baby)”。   梁启超在他著名的“饮冰室”中新论迭出,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4年。他做学问时从不许别人打扰,唯独幼年的梁思礼可以把这里视作和父亲共同的乐园。梁启超曾在给海外读书的孩子的信中说:“每天老白鼻总来搅局几次,是我最好的休息。”   “饮冰室”里的大书柜上摆满了线装书,汇集了父亲收集的各类珍本善本。但三四岁的“老白鼻”,更感兴趣的是父亲从各国买回的一盒盒明信片。这些明信片有画有字儿,成了“老白鼻”的小儿书。在父亲的讲解中,不满5岁的梁思礼便知道了文艺复兴、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一门三院士, “爱国”是家训   梁家满门俊秀,九个儿女皆成才,更有梁思成、梁思永以及梁思礼三位院士。   梁启超去世时,梁思礼尚不足5岁,他未能像哥哥姐姐一样获得父亲的指导,但饮冰室的积淀,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梁家每一位后人。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中七个出国求学或工作,但都相继归国,报效祖国。   有人问梁思礼:“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句话,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1941年,梁思礼赴美国深造。起初他在提供全奖的嘉尔顿学院学习,大二时,19岁的他抱着“工业救国”的愿望,放弃全额奖学金,转到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普渡大学改读电机工程。由于二战,他跟家里失去联络,生活非常拮据。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摄氏度的储物室挨了一夜,险些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过了一个暑假。即便如此,他的“工业救国”之梦也从未磨灭。   1949年,他拿到自动控制专业的博士学位。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他一方面动员留美学生,同时自己也带头回国,著名无线电公司RAC向他伸出的橄榄枝,也被他婉拒。   彼时,他的同窗好友与他分道扬镳,留在美国。几十年后,那位好友成了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住西雅图小岛上的高级别墅。梁思礼作为航天部的总工程师,则住在普通的单元房里,工资只有对方的百分之一。被问及想法,他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祖国的。”   从失败中崛起 用算盘算出导弹来   新中国成立时,各行业都可以用百废待兴来形容,尤其我国的导弹和火箭研究工作,更是一片空白。   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一处野兔出没、坟茔遍地的荒草园挂牌。从事研究工作的几百人中,大多是刚跨入校门的大学生。别说导弹理论,就连真正见过导弹的人都没有。   可中国第一枚导弹――仿制“1059”导弹,即后来的“东风一号”,就是在他们这帮“业余选手”手中诞生的。那时没有电脑,这是一枚纯粹用手工算盘算出来的导弹,几乎每一夜,梁思礼和他的同事们都在算盘的噼啪声中度过。   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专家。没有材料和电子零件,梁思礼他们就自己研制,最终用国产产品取代了苏联停止供应的材料。无数个不眠之夜,400多个忙碌的身影,撑起了中国航天最初的稚嫩脊梁,地平线上第一次飞起了中国制造的导弹。   作为一名“驯火者”, 梁思礼更愿意将自己的“驯火史”总结为一本“失败者之书”。   在梁思礼的回忆中,“东风一号”的成功被简单带过,“东风二号”的失败却历历在目。   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点火发射,起飞几秒钟后,导弹落在了发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地面砸出了一个直径20多米的大坑。梁思礼心痛万分,几天吃不下饭。可他说:“我从来不觉得会不行、得收摊了,在我的想象里,就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随后的两年时间,梁思礼是在无数次的试验中度过的。在经过17项大型地面研制试验、105次发动机试车后,东风二号导弹在1964年6月29日发射成功了。宣布发射成功的刹那,全场沸腾,掌声雷动,每个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借由从失败中得到的经验,梁思礼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也因此,2006年,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   “趣味主义”应对甘苦人生   在梁思礼看来,父亲为自己留下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趣味主义”。父亲梁启超常说:“凡人常常活在趣味之中,生活在有价值中,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生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