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语言观与其翻译观的关联性.docVIP

洪堡特语言观与其翻译观的关联性.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洪堡特语言观与其翻译观的关联性   内容摘要:威廉姆?冯?洪堡特的语言理论和翻译理论源自一人,其间应该存在着千丝万屡的关系。本文试图探寻洪堡特的一些语言理论和翻译理论的内在联系,主要是用辩证法这一根主线,把两者联系起来。洪堡特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辩证理论――“语言是一又是多”,同时,他对翻译是否可译也有一个矛盾的说法。笔者试图寻找其关联所在,意在证明洪堡特对翻译可译与否的看法也是一种辩证;观点的同时,分析其语言观与翻译观的连贯一致性。   关键词:洪堡特 辩证法 语言观 翻译观 关联性      众所周知,威廉姆?冯?洪堡特有一个关于语言理论的辩证法,即“语言是一,又是多”(姚小平,1995,64),这是洪堡特对语言个性与共性的辩证论。无独有偶,洪堡特对翻译的可译性问题也存在着一种看似矛盾的说法,一方面他肯定了可译性的存在,“……所有的语言都可以用来理解并表达其它的任何一种语言。”(转引自Wilss,2001,36)”:另一方面,他又肯定了翻译的不可译性,“所有的翻译在我看来似乎都不过是在尝试解决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转引自Wilss,2001,35)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翻译的不可译性源自语言的个性       洪堡特对语言的个性和差异性的认识来自于他的语言有着内在精神个性的观点。洪堡特的语言观点和他对人类精神力量的分析是密切关联的,“语言如何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这是我要考察的全部过程。”(Humboldt,1988,54)在洪堡特看来,人类精神力量的个性及其创造性是构成语言差异性的基本原则。在他的“内在语言形式”这一概念中,精神力量是真正进行创造的原则,而这种精神力量,“它的出现是无法预料的,它的表现是不可解释的。”(Humboldt,1988,29)。同时,语言又是一种“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即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是不由自主的,超规则的,而又不可预测的,即“非规律的创造”。(姚小平,1995,128)这种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独立性,自由性和瞬间爆发性,及其无法限定的创造性存在于人类个体智力因素的差异中,“人们之间存在着语言结构的差异,因为各民族的精神个性是不同的。”(Humboldt,1988,47)这种智力因素的差异不是优劣、高低之别,而是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在精神力量的内容上,每一个体都主观地独立于另一个体,它的产生和影响都是难以估计和预料的。小到个体之间,大到民族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精神力量的差异,而民族之间精神力量的差异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民族文化,而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表现在各自使用的语言上,必然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特点和风格。这就是洪堡特在其翻译的不可译论中所强调的原因。   由每一种语言独特的精神个性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语言各自的外在特点和风格本身就构成了翻译的障碍,也就是洪堡特所说的译者的两难境地,“他要么以牺牲本族语言的特点和风格为代价,去接近原文本的语言和风格,要么以牺牲原文本语言的特点和风格为代价而倾向于本族语。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道路不仅是很难存在的,而且根本就是走不通的。”(转引自Wilss,2001,35)在这里有一个洪堡特对待翻译的忠诚的态度,要么倾向于本族语,要么去接近原文本,这种忠实性是一种译者在翻译态度上的自然性,“因为每一个好的翻译作品都产生于译者对原文的简单而朴实的爱”。(转引自Robinson,2006, 239)无论译者忠诚于哪一种语言的特性,必然会以牺牲另一语言的语言结构特点或是民族文化内涵为代价,译者越是忠诚于一种语言,其翻译的成果本身所导致的差异性也就越大,翻译也就越不可能。用洪堡特本人的说法就是,“我们甚至可以说,越强调翻译的忠实性,翻译之本身也会越具备差异性。”(同上)      二.翻译的可译性源自语言的共性      洪堡特把语言的共性与人类精神力量的同一性联系在一起。语言的同一性根源于其内在精神力量的同形性,“各种语言在智力运作上似乎显得彼此相等。……,况且,语言在智力方面确实保持着较大的同形性。”(Humboldt, 1988,81)这种基于人类统一本性的语言同形性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普遍表达能力上,所谓的语言的普遍表达能力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言的自然禀赋是人所共有的,每一个人都有打开所有语言的理解之门的钥匙;因此不言而喻,各种语言的形式就本质而言是相同的,这一形式要表达的目的也是统一的。”(Humboldt, 1988, 215)这种自然禀赋在儿童学习语言和外语学习的能力上最能得到证明,“儿童学习语言绝非机械的累积过程,而是内在能力自我增长的过程。”(姚小平,1995,126)儿童能够具备的这种语言能力,说明了人类在运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共有的潜质。不能因为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不一致而否认了这种人人具备的语言潜力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