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投资调节输配电价管制模型研究
基于投资调节输配电价管制模型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比主要输配电价管制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输配电价管制政策缺乏电网建设投资激励与约束“双向调节”的现状,建议加入“投资调节因子”,并以“收益满足投资比率”作为评判标准,构建新模型,对我国输配电价管制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输配电价;价格管制;投资调节;运筹决策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3
引言
输配电价管制理论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George J. Stigler(1971)发表《经济管制论》[1]为标志,当时,投资回报率管制(rate-of-return regulation)已广泛应用于美国的一些州。80年代以后,“管制放松”成为主流,价格上限管制(price cap regulation)、收入上限管制(revenue cap regulation)等激励性管制应运而生。90年代以后,为克服管制中信息不对称和效率激励不强等问题,标尺竞争管制(yardstick completion regulation) 被引入输配电价管制。
一、输配电价管制的主要理论模型
1.投资回报率管制(rate-of-return regulation)
投资回报率管制是指管制机构在核定输配电企业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给输配电企业的资本投入规定一个相对公正的资本回报率,控制其总收入从而达到间接控制输配电价目的。其模型表达为:
R(P,Q)=D+O+T+(RB×r) (1-1)
式中,R为输配电收入;P为输配电价;Q为输配电量;D为资产折旧;O为运行维护费用; T为税金;RB为回报率基数;r为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管制下,企业可通过加大投资增加收入,适用于电网快速发展阶段,但这种管制模型的过度投资A-J效应(Harvey Averc and Leland L. Johnson,1962)[2]、低效率甚至非效率(Harvey Leibenstein,1966)[3]、寻租行为(Anne O Krueger,1974)[4]以及管制滞后(植草益,1992)[5]等缺点使其受到管制经济学理论界的质疑。
2.价格上限管制(price cap regulation)
伴随“放松管制”的理论进展,如英国电信的价格上限管制理论(Stephen Littlechild,1983)[6] 等激励性理论模型被引入输配电价管制。管制机构根据本周期的输配电价实际基数,考虑零售物价变动因素,规定一个企业必须达到的效率目标“RPI-X”,计算出下一周期的最高输配电价。考虑不可预计因素,设定允许通过一定程序确认(如听证)的价格调节范围,达到合理控制输配电价又激励企业提高效率的目的。其模型表达为:
Pt+1=Pt(1+RPI-X)±Z (1-2)
式中,Pt+1为下一监管周期的输配电价上限;Pt为本监管周期的实际的输配电价;RPI为零售物价变动指数(一般参照通货膨胀率);X为管制核定的效率因子;Z为调节因子。
3.收入上限管制(revenue cap regulation)
收入上限管制指管制机构核定企业的成本费用与资产收益作为监管周期前一年的收入基数,考虑零售物价变动因素,对企业规定一个必须达到的效率目标“RPI-X”,计算出下一周期的收入上限。考虑不可预计因素,设定一个收入调节范围,达到控制输配电价和激励企业提高效率的目的。其模型表达为:
(1-3)
式中,MARt+1为下一管制周期年度最大输配电收入;MAR0为监管周期前一初始年度输配电收入;RPI为零售物价变动指数(一般参照通货膨胀率); X为管制核定的效率因子;Z为调节因子。D为年度资产折旧;O为年度运行维护费用;T为年度税金;Wd为年度资产净值;r为投资收益率;
4.标尺竞争管制(yardstick completion regulation)
为减少管制机构对成本信息的依赖,防止参与竞争的受管制企业虚报成本得利,标尺竞争理论模型(Andriel Sheifer,1985) [7]被引入输配电价管制,管制机构以被管制的所有企业的成本加权平均数作为定价参数。其表达式为:
(1-4)
式中:Pi为给输配电企业i规定的标尺输配电价;k为输配电企业i自身单位成本所占权重(0≤k1);Ci为输配电企业i自身单位成本;N为参与竞争的输配电企业样本总数;fj为参与竞争的输配电企业j的单位成本所占权重;Cj为参与竞争的输配电企业j的单位成本。
5.输配电价管制主要理论模型比较
现列表对比分析4种主要模型如下:
主要采用国家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