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德育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基本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网络在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建设网络德育信息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强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关键词: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人大学校园,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思想意识的影响是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在大学校园,网络已经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服务、育人等各个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化传播手段拓展德育渠道,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制高点,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包括道德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因而建构主义者断言,“离开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和经验来谈‘建构’是毫无意义的。”成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念下的德育模式实质是一种主体性德育模式。即在主体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为基本要素,旨在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强调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德育模式。与传统的德育模式不同,主体性德育模式强调受教育者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反对传统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倡导受教育者对德育过程的主动接受和积极参与。通过道德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认同、自我接受和自我体验。从而切实改变德育的低效率状态。在主体性德育模式下的道德学习有建构性、能动性、探究性、互动性等基本特征。我国传统的高校德育是一种单向式、封闭型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严重忽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发挥的现象,这种教育模式既缺乏应有的活力,又压抑了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及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因此,要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构建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势在必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德育以其鲜明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构建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
二、网络德育的特点及其在主体性德育模式构建中的意义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交流的多元化、交互性对传统德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德育工作新载体,研究网络德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拓展学生德育工作新领域,探索将网络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有效结合的措施和途径,以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际上,网络德育的特点与主体性德育理念具有内在的契合:
1 信息的海量化和更新的快捷性――道德学习的建构性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主体性德育体现的道德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道德学习。这种道德学习与简单的道德灌输、道德知识复制、道德知识“外铄”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本真意义在于:道德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学习者表现出:(1)道德人格的独立性;(2)道德选择的自主性;(3)道德建构过程的双向性: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道德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道德意义;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道德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要根据具体事例的变化进行重新建构。网络信息内容十分丰富,更新速度惊人。这种海量化和新颖性的信息极大丰富了现代德育的信息资源,扩大了德育覆盖面。拓展了德育的空间和渠道。为德育学习者道德学习的自主建构提供了极大便利,增强了德育的时代性、实效性和开放性。
2 开放性和趣味性――道德学习的探究性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主体性德育模式非常重视学习者的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知识的建构是在探究中实现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知识、学习知识,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因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网络的开放性和趣味性为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构建开辟了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