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实践中药药物警戒思想
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实践中药药物警戒思想
[摘要] 中药药物警戒思想以“毒”为核心,其萌生、发展与实践是围绕着中药“毒”展开的。中药“毒”有着丰富的含义,受药物、临床使用、患者体质三方面因素的调控。随着对“毒”认识的不断深入,医家辨证看待中药的“毒”,对中药“毒”的应用、防治都愈发完整。该课题组梳理大量古籍文献,提出了传统中医药“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警戒思想理论框架,全面地反映了中药安全用药的学术特征。
[关键词] 毒; 中药药物警戒; 安全用药
[Abstract] Toxi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s the core of pharmacovigilance of Chinese medicine, whose initiation,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revolves around the toxicity of TCM. Toxicity of TCM has rich meanings, and are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 drug composition, clinical use and patient constitution. With the increasingly deep understanding of toxicity of TCM, the cognition of clinicians is more objective, and the application, prevention and rescue are more complet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rge numbers of ancient books, we put forward the whole pharmacovigilance theoretical frame that is formed by cognition, application, prevention and rescue of drug toxicity, which comprehensively reflects th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medication in TCM.
[Key words] toxicity; pharmacovigilance; safety medication
基于?n题组前期对中药药物警戒思想的挖掘与梳理,不难发现,我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萌生、发展与实践一直是围绕着中药“毒”展开的。早在《淮南子?修务训》中就记载了神农“一日而遇七十毒”[1],此后对“毒”的认识与记载从未停滞。伴随着古人对“毒”的认知,“毒”成为中药药性理论与用药安全的核心,也开启了“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中药药物警戒实践全过程。本文将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4方面诠释传统药物警戒思想,以期为现代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中药识毒的警戒实践
中药识毒的警戒实践起源于远古时代,是用毒、防毒、解毒警戒实践的基础,累积了丰富的记载。
1.1 “毒”的认识
广义的“毒”在传统中医药典籍记载中主要可归纳为4方面含义[2]:一是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一日而遇七十毒”[1]、《周礼?天官》“聚毒药以供医事”[3]、《黄帝内经》“必齐毒药攻其中”[4]等的“毒”均代指“药”,展现出药与毒的密切联系;二是药物的偏性,如《景岳全书》“药以治病,因毒为能”[5],此处的“毒”便是强调中药具有各自的偏性;三是造成人体伤害的物质,导致不良反应,如《诸病源候论》“凡药物云有毒及有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6],提出毒药的应用是有害的,也指狭义的“毒”;四是指药物烈性程度,如《证类本草》将药物毒性程度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7],又如《中华本草》分为“极毒、大毒、有毒、小毒”等[8]。
由上述梳理可知,“毒”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而对广义与狭义“毒”的理解并非一成不变,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需要辩证地看待“毒”的含义。如《景岳全书》云:“本草所云某有毒、某无毒,余则甚不然之,而不知无药无毒也”[5],又如《本草害利》作为我国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典范,云:“凡药有利必有害”[9],所载每1味药后均讲明其利与害。
1.2 “毒”的影响因素
中药“毒”的表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可概括为药物自身因素、临床使用因素以及患者体质因素三方面。
1.2.1 药物自身因素
某些中药自身药性峻烈,含有毒性成分,同时其所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背影》课内阅读训练.doc VIP
- Amason艾茉森电子乐器VP-73GH说明书.pdf
- 《机械臂结构》课件.ppt VIP
-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范文本科护理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doc
- 11CD008-4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编制要点及示例(电气)(OCR).pdf VIP
-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简易电子琴 .pdf VIP
- 网课章节答案《科学启蒙》超星尔雅答案2023.pdf VIP
- 吉他六线谱空白模版A4 六线 2mm 8行 通用版2打印模板.pdf VIP
-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完整版.pdf VIP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4》边学边练Unit 1-4(答案全).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