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知识服务科普期刊办刊模式研究
基于知识服务科普期刊办刊模式研究
[摘 要] 从大数据环境下读者获取决策所需知识的困扰出发,提出科普期刊应该承担为读者日常决策提供公正、权威、准确知识的责任,进而分析我国科普期刊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以知识服务为核心的办刊模式,最后将该模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若干决策过程中,用案例说明科普期刊如何基于知识服务进行内容策划。
[关键词] 科普期刊 知识服务 办刊模式 生活决策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1-0066-05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helpless situation that readers often face to get the sufficient knowledge supporting their decision-making in spite of big data environment, and suggested Popular Science Periodicals (PSP) is supposed to provide the accurate, authentic and effective knowledge for readers; secondly, with analysis of PSP’s struggling situation and the root cause, the author proposed the business model focus on knowledge service; at last, it applied this model to some decision making cases in our daily life and demonstrated how PSP can plan their content based on knowledge service.
[Key words] Popular science periodicals Knowledge service Business model Decision making
科普期刊是专门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刊物,其常见内容包括:科学常识和当代科学新发现,工农业生产的实用科技,衣、食、住、行、玩、健身等生活知识,科学幻想小说等科学文艺作品[1]。科普期刊的主要社会功用是将专业的、深奥的科学知识大众化、普及化,缩小大众读者与专业人士之间的知识鸿沟,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知识鸿沟具有相对性,造成知识鸿沟的原因往往不是知识本身的高深专业、难以掌握,而是跨领域沟通时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息弱势一方,面对问题时不知如何决策,例如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
大众读者的日常决策大多不需要特别专深前沿的科学技术,而需要自己所在领域之外的科学常识,且要求这些常识必须客观、权威、准确和易懂。这种及时的知识服务在决策时刻无疑是必需的,甚至应该不计成本。知识服务是一种认识和组织服务的观念,它以用户问题为导向,追求嵌入用户的决策过程,为用户提供直接的知识产品或解决方案。如果能将知识服务的理念嫁接到科普期刊的办刊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期刊权威通俗的特点,让科普期刊提供的知识不仅服务于读者的休闲阅读和知识学习,而且服务于读者的日常决策,可以对科普期刊的转型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大数据环境下获取知识存在困难
1.1 信息过载的困扰
首先,信息总量巨大且增长快速。2015年中国出版图书47.58万种,同比增长6.11%,其中新版图书26.04万种,期刊10014 种,每年新增文章约150万篇,报纸1906 种,总印数430.09 亿份[2]。另外,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各种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数据更是以几何级数增长。一般认为,人类现在一年当中生产的数据量是上年的150% [3]。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页总量达2360亿个,年增长11.2% [4],如果每秒浏览一个网页,需要7480年。微信团队2017年发布的《2016微信数据报告》指出,微信日登录用户达7.7亿,日均发送微信74次,总量达570亿条,同比增长67%。这些数据充分证明,大众读者每天都在面临PB、ZB级规模的大数据环境。
其次,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书报刊、广播、电视外,互联网和新媒体为广大读者开辟了大量新的信道,例如门户网站、搜索引擎、BBS、电子邮件、社交媒体、App、视频网站、便携式装备、VR设备等。这些信道都被整合在小小的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服务于读者。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及时通信用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