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壶天宫钟乳石变色原因探究
壶天宫钟乳石变色原因探究
研究背景
暑假,我到位于安徽省广德县的太极洞旅游。在参观洞区代表性景观之一壶天宫时,发现洞内钟乳石为黑褐色,十分突兀。询问导游、景区工作人员,他们也觉得很蹊跷,很可惜弄不清具体原因。景区已做了不少工作以清除这些污垢,但效果并不理想。不过,通过交流,我得知了一个事实:壶天宫内钟乳石早前也和其他溶洞内钟乳石一样呈现乳白色,但壶天宫后来曾被当作酒窖贮存原酒。不知是不是巧合,在贮酒一段时间后钟乳石表面开始出现一些黏稠的东西,颜色逐步加深,最终成为现在的样子(图1)。游览结束后,我一直在想,原本漂亮的钟乳石为什么会在窖酒后就变成黑褐色呢?这些黏稠黑褐色物质是怎么产生的?这一系列的问号激发了我深入探究的浓厚兴趣。
我首先在网上仔细搜索,发现与之有关的文献记录、研究资料都十分稀少。由于钟乳石颜色改变是在贮藏白酒原酒后发生的,因此我判断这可能是因贮藏白酒前后,洞内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所致。通过实地采集样品、显微镜初步观察、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实验和分析,我初步判断壶天宫钟乳石变色是由溶洞生态环境改变引发微生物大量滋生导致的。
实验过程
黑褐色物质的采集
用无菌采样棉签挑取覆盖在钟乳石表面的黑褐色物质适量,转入无菌处理的采样瓶中,密封后低温保存于装有冰袋的保温盒内,带回实验室4℃保存备用。
黑褐色物质的初步显微观察
将黑褐色物质用无菌生理盐水适当稀释后,取100uL涂布在载玻片并置于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直至视野内看到清晰的物像,拍照记录;更换油镜,在要观察的位置上滴加1滴香柏油,再反复调节至看清楚标本止,拍照记录。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Luria-Bertani(LB)固体培养基平板的制备
分别称取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15g,加蒸馏水定容至1L,于115℃高压灭菌30min。冷却至50℃左右后,在超净台上倒制平板,完成后存放于4℃冰箱备用。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初步筛选
在超净工作台上称取适量黑褐色物质,加入1 mL无菌水,用移液器反复吹吸,直至样品混合均匀。取1000uL加到盛有9000uL无菌水的离心管内,稀释10倍制成稀释度为10的悬液。同法按每级稀释10倍的次序得到10、10的稀释液。用移液器分别吸取10、10、10倍稀释液100uL涂布于LB平板上,25℃倒置培养。
分?x微生物的纯化
在超净工作台上,从涂布平板上选取大小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单菌落,用接种环在其表面挑取少量菌体,在平板上划线。将划线后的LB平板放于25℃培养箱,倒置培养。
分离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及观察
先用草酸铵结晶紫进行初染,再用卢革式碘液媒染,然后用95%乙醇脱色,最后用番红溶液复染。用吸水纸吸掉载玻片上水膜,待染色标本干燥后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方法同上。
分离微生物菌株的保藏
用无菌牙签在分离良好的菌落表面挑取少许样品,投入装有LB培养液的试管中,盖上管塞,于25℃、200rpm振荡培养10h。用移液器吸取培养物850uL,加入盛有150uL无菌甘油的冷冻管中,混合均匀,置-70℃冷冻保藏。
分离菌株的透射电镜观察
取100uL培养24h后的菌液于无菌离心管中,滴加100uL2%磷酸钨染色液于样品中混匀。染色20min后,用铜网取样后晾干,交给教师放置于电镜样品室内进行观察照相。
实验结果
黑褐色物质特征
黑褐色样品外观黏稠,手感滑腻,有腐臭味。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其中含有类似微生物细胞的深色不规则颗粒物和杆状物。
黑褐色物质稀释培养
在LB培养基中对黑褐色物质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培养基上沿划线痕迹处形成了菌落,其分布由密集逐步稀疏,最后形成独立的单菌落。根据菌落形态大小的差异,我们分离获得了4株微生物,分别命名为H1、H2、H3和H4(见图2)。
分离菌株初步染色观察
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经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4株菌株细胞形态各异,均显示为紫色,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可能为来自不同种属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透射电镜观察
与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一致,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4株细菌体外均被荚膜包裹(见图3),且部分菌株有长鞭毛。
讨论
太极洞景区的壶天宫曾被开发用于洞藏白酒原酒。然而,随着贮酒年份的增加,洞内钟乳石表面逐渐生成一层黏稠物质。随着时间延长,该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致使钟乳石由原初的乳白色变为黑褐色。如何修复受损的钟乳石成为景区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探索壶天宫贮酒后钟乳石变黑成因,不仅可为该景点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其他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不同于相关溶洞中钟乳石污染的报道,在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