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仓镇小三家村彝族服饰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docVIP

大仓镇小三家村彝族服饰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仓镇小三家村彝族服饰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仓镇小三家村彝族服饰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阐述了大仓镇小三家村彝族服饰保护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 大仓镇小三家村;彝族服饰;保护   小三家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仓镇所属的村级委员会。该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6公里,辖区面积16.19平万公里,以自然村寨为单位,有6个自然村,下设12个村民小组,2015年底,人口532户,1553人,全部为彝族。本民族之间通行彝语,和其它民族交往使用汉语。当地居民世居于此,是一个纯彝族聚居的山区村委会。   小三家拥有耕地1820亩,人均1.17亩,属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森林植被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还有泡核桃、水冬瓜、乔灌木等。境内有小三家河和自草地河,在下游汇聚为甸申河。山腰上村落棋布,耕地分布于半山坡上,小三家村是大仓镇的贫困村,通过“千村推进、扶贫开发”村组己实现三通(即通公路、通电、通水)。通往外界唯一的一条公路(小三家公路)距关巍公路甸申段13公里,2015年已全部硬化为水泥路。   小三家村主要经济来源有:玉米、烤烟、蓄牧业。由于地处山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农村经济单一,农民收总体不高。201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55万元,人均纯收入4039元。   一、彝族服饰保护现状   据小三家彝族老人讲,彝族服饰是上辈传下来的,具体的时间己无从考证,多来年服饰上并无太大变化。   目前小三家彝族妇女无论是休息还是劳作时都还穿着传统的服饰,小三家彝族妇女服饰由以下部分组成:头饰、大襟衣、领褂、腰带、围裙、绿色长裤、圆裹背、船形绣花鞋、胸饰等。头饰对于小三家彝族妇女来说,尤为重要。头饰的不同用以区分少女、己订婚的姑娘,有孩子的少妇、老太婆的不同,一般少女头戴鸡冠帽,已婚妇女头上包一块黑包头。大襟衣以绿底为主,上面配有金和红等色,领口上有四十个银饰坠子,领褂为红色镶花边;围裙为黑底和蓝底,上面绣有牡丹花、映山红;腰带为绿锻绣花,两端有红色长穗;圆形裹背。是最为精美的,一般直径为25厘米,下面有长为150厘米的两根带子,有的圆裹背是用羊毛毡做成的,现在一般用多层布纳底做成,裹背上绣满牡丹花、映山红等,即可做装饰,又可以起到保护腰杆的作用。彝族妇女的服饰以蓝、红、金等色为主,在买回基本布料以后,自己一针一线加以刺绣。每一幅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己订婚的姑娘巴结婚的妇女一般胸前还要挂上数串银饰品。总的来说,彝族妇女的服饰精美绝伦,富丽堂皇。   小三家彝族传统男子服饰一般为蓝色对襟衣、多门扣,黑色长裤,羊披褂(年青人为白肚皮羊披,老年人为棉羊披,年青人一般在羊披上装饰有镜子,两边还各有九条白羊皮带子,显得十分飘逸),头戴黑色瓜皮帽,脚穿直花鞋。目前,男子服饰已基本汉化,只有在踏歌时老年人才穿上一件羊披,以示尊重,但多数家庭还保留有传统的服饰。   二、存在的问题   大仓镇小三家村彝族服饰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1)地方法规滞后   巍山县还没有制定出《彝族服饰保护条例》。及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以此来规范人们的形为,为依法保护彝族服饰提供依据,使彝族服饰保护和管理走上制度化。   (2)保护意识不强   一是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未养成爱惜本民族服饰的习惯,少数年表人为赶时尚,以穿现代服饰为美,二是现代服饰成本低,穿着方便,100―200元就可以买一套,而传统服饰的成本价为3000元左右一套(服饰为纯手工制作,且以刺绣为主,技术难度大,一个绣工1―2年仅能刺绣一套服饰)。一套新娘妆的成本价为10000元左右(包括银饰品)。致使一些农户为节约成本而穿现代服饰。   (3)保护资金严重不足   小三家村的彝族服饰,由于各级政府尚未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其高成本,致使穿彝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   三、保护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全村群众保护彝族服饰的意识和责任   保护本民族服饰,就是保护一件珍贵古老的历史文物,就是保护一座优良种源基因库,也是保护一种人文自然景观,保护祖先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小三家村的彝族服饰由于较好的突出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旅游观光意义。保护好本民族服饰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任重道远。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从娃娃抓起,使广大群众意识到本民族服饰是历史的见证,是本民族的特色,是祖先留给后代的财富,穿本民族服饰要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只有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才能使彝族服饰得到真正有效的保护。因此大仓镇政府应将小三家村的彝族服饰保护工作,作为当前精神文明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宣传教育,创新宣传手段,一要发放彝族服饰宣传手册、画册、传单。二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大力宣传保护彝族服饰的重要性,使保护彝族服饰家喻户晓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