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对象特性中医药数据管理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对象特性中医药数据管理研究
摘要:针对传统数据管理模式难以有效管理中医药信息的问题,本文从中医药信息资源本质特性角度分析并归纳其原因在于中医药信息资源具有大数据的4V特征,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管理中医药信息资源的策略,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医药信息;大数据;数据管理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9.003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9-0010-05
TCM Data Management Based on Object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DING Chang-song, QU Hao-yu, WU Shi-we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Targeting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data management mode to effectively manage TCM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 of o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TCM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ummarized that the reason lies in the TCM information resources with big data 4V features, proposed strategies for TCM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expounded the feasibility.
Key words: TCM information; big data; data management
中医药信息作为中医药技术的主要载体,对其进行高效管理与利用,对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中医药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不同步、传统中医学长期缺乏规范、缺少统一的术语定义标准,以及海量中医药数据且与日俱增,使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与利用。因此,分析中医药信息本质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已成为有效利用中医药信息资源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此,笔者结合中医药信息特征,对传统的中医药信息技术手段、成果及局限性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医药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并从中医药信息的个性特征角度分析论证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可行性。
1 中医药信息特征分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对人自身和自然认识了解过程的成果,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 项目(2011RS4025、2013GK3143);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 基金(13B079)
性。其中,自然属性体现在中药与中医知识的客观存在特性,社会属性源于人类活动对中医药自然属性的影响,如药物加工、药种的人工干预、信息的再生产等方面。中医药信息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主客观融合特征,相对重视系统时间上的延续变化状态,是开放环境下获取的包含本质的现象信息[1]。从数据管理角度而言,中医药信息具有以下特性。
1.1 描述对象属性模糊、抽象
中医学理论体系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基于系统和经验而缺少客观量化依据,判别标准模糊,导致属性描述模糊和抽象。一般对药物的描述多采用诸如“温”“辛”等词,对其用法多采用“常”“宜于”等抽象词,如对细辛的描述为“本品辛温发散……长于解表散寒……宜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较甚者,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祛风止痛药同用……”。又如脉象信息作为中医获取四诊信息的手段之一,其收集仅靠医生指腹的感觉,对其描述采用形象化的词语,如滑脉“替替然如珠之应指”、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1.2 采集对象属性不完备,古籍校本不一
中医古籍文献著作者在对中医药的属性描述过程中多带有主观因素,且受限于其时代的认知水平,导致采集的对象属性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同时,由于古医籍文献数字化工作量巨大,导致现有的中药数据库大多仅提供题录式或文摘式数据而全文数据库少,使用户难以获取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