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幻灯片.pptVIP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容提要 1、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2、经脉与络脉训练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康复。 3、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 4、近年来络病研究的新成果简介。 5、对经络研究的几点思考。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回到泸州后,我就在考虑,其实《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比我们在北京的培训内容更贴近群众的生活。而近年面对群众的《黄帝内经》讲座,都是直接讲白话而不引用原文,致使有的学者和群众质疑,《黄帝内经》真是这样说的吗?因此,决定采取直接引用《黄帝内经》原文加阐述的方式,向群众宣讲《黄帝内经》养生之道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这一想法,获得了孙老师和思进院长的支持。 《黄帝内经》关于心- 血- 脉系统的论述与血液循环功 我们先照模式图给患者讲解血液循环,并纠正对模式图“左边走动脉右边走静脉”的误解。然后让患者读懂并记住上面经脉别论的这段原文,再对照上图进行默运。有的心绞痛和心梗后患者,再辨证论治酌情添加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的运行,并选择通里、灵道、神门、劳宫、间使、内关、大陵等心经与心包经穴位,以及左胸部乳根穴(位于第5肋间隙,距胸正中线4寸处)、渊液穴(左乳头向左旁开,在腋中线上)、天池穴(左乳头向左旁开1.5寸)心俞、厥阴俞等穴位,以适当手法按摩推拿,临床效果良好。典型病例 《黄帝内经》关于心- 血- 脉系统的论述与血液循环功 《黄帝内经》关于心- 血- 脉系统的论述与血液循环功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 1、《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了络脉的概念。《灵枢·经脉》:“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示人络脉的功能,是把在经脉中线性运行的气血,面性弥散全身,成为布散气血津液,提供营养交换,络属脏腑百骸的网络结构。 2、指出了络脉的运行特点。 《灵枢·经脉》:“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 。”示人心梗后缺血区无复流使心肌不能实现有效再灌注可从络脉入手,使其绝处逢生。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 3、指出了络病的特点。 (1)、络脉出血:《灵枢·百病始生》:“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为脑出血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2)、络脉绌急:《素问·举痛论》:“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为心绞痛、头痛等各种痉挛性疼痛从络脉治疗提供了依据,开阔了思路。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 (3)络脉瘀滞:《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甲乙经》作凝涩),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又为脑梗和心梗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 4、提出了络病的治疗大法。 (1)、察其所痛, 顺应天时,当补则补,当泻则泻。《灵枢·百病始生》:“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答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这对目前治疗络病一味强调通络活化的倾向是一个警醒。 (2)、络病治血。《素问·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 《素问·三部九候论》 :“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 。”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 后世根据《黄帝内经》的络脉学说,发展了各种通络之法。如张仲景《金匮要略》18首化瘀方剂中,就有大黄蟅虫丸、鳖甲煎丸、抵当汤、下瘀血汤、土瓜根散等6方应用动物药,特别是虫类活血化瘀通络药。叶天士对仲景虫类通络药物的应用给予了极高评价:“结聚血分成形,仲景有缓攻通络方法可宗”,“鳖甲煎丸方中大意取用虫药有四,意谓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 叶天士还进一步指出通络治疗的独特作用:“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指出络病治疗和一般活血化瘀、攻积除坚之不同,从而突出强调了络病辨证及通络治疗的独特临床价值。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 仲景旋覆花汤被后世尊为治疗络病的祖方,该方治“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常欲蹈其胸上”是形容胸中窒闷难忍之状,颇类今天之冠心病胸闷窒塞状况,乃络脉瘀滞不通而致,治以辛通络瘀的旋覆花汤,方中旋覆花苦降辛开,下气祛痰,又能温通络脉,葱辛温,通阳散寒,行气散结;新绛,活血通络。清代叶天士认为:“新绛一方,乃络方耳。” 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以红花代新绛 ,引用达22次。另:陶弘景释新绛为茜草。 《黄帝内经》络脉学说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启发作用 《素问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