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瓷鉴赏 釉陶瓷装饰cu0kv4a8
郎窑红 中国清代景德镇窑红釉瓷。系因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监造瓷器而得名,另外还有豇豆红和霁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 郎窑红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品种不仅都能烧造,而且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 * 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 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 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 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3)蓝釉 * 传统黄釉有两种:一,以三价铁离子着色的石灰釉,采用氧化钙作助熔剂在1200摄氏度的高温烧造,属高温釉; 二,以含铁的天然矿物为着色剂,但基础釉是铅釉,在700- 900摄氏度的温度中烧成,属低温黄釉。 明、清黄釉都是以铁为着色剂的铁黄,用氧化焰低温烧成。 4) 黄釉 * 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黄釉。 但正色黄釉,还是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 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洪武时的老僧衣即茶叶末的衍化; 始于宣德的娇黄,更是明代杰出的黄釉; 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鸡油黄等。 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 * 娇黄,是一种纯正的低温黄釉。它创烧于明宣德年间,盛于弘治年。 制作时,先由高温烧成素瓷,然后以浇釉方法将釉施在素瓷上面,再经过低温烘烤而成。 由于采用浇釉手法,所以又称“浇黄”。娇黄的釉面肥厚光亮,釉色娇嫩,呈色一致,淡雅悦目。宣德黄釉器上有桔皮纹,加色剂烧制后,桔皮纹更为明显,这是宣德黄釉的特点 * 考试题型: 一. 填空题 40 × 1分 二. 选择题 20 × 1分 三. 判断题 10 ×1 分 四. 简答题 4 × 5 分 五. 论述题 1 × 10分 公共邮箱:qusttcjs@ 密码: q1w2e3r4t5 下载课件 * 考试时间:17周 周三 7,8节 考试地点: 1-90号: 一教201 91-180号: 一教602 * 2) 熔块釉釉料制浆前,先将部分原料熔制成玻璃状物质并用水淬成小块(熔块),再与其余原料混合球磨成釉浆。 熔块釉的点是釉面光滑、针孔较少。 多用于软瓷制品(骨瓷、滑石瓷等)和釉面砖。 * 为防止水溶性原料如硝石、硼砂(硼釉主要原料)和某些毒性原料如铅釉中的PbO等在制备釉浆时溶入水中,先将它们与其他无机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经高温熔融成熔块,磨细形成。 细磨时与一定量的可塑性粘土混合,制成的釉浆具有较稳定的悬浮性和对坯体的粘着性。 * (5 )按釉面外观分类, 有透明釉、 乳浊釉、 结晶釉、 碎纹釉等。 * 1 ) 透明釉 主要由玻璃相组成; 不希望有晶体、气孔出现。 晶体(占釉面的2~5%):未熔的石英及其变体; 冷却时从熔体中析出的晶体。 气孔(1~6%) 晶体、气泡影响釉的光泽度、强度、透明度等。 指釉的外表特征而言,釉料经过高温熔融后所生成的无定形玻璃体,坯体本身的色泽能够通过釉层反映出来。由于釉层透光类玻璃,故亦称玻璃釉或亮釉。(古代瓷器) * 2 ) 乳浊釉 opaque glaze; opal glaze 乳浊釉即白色不透明光泽釉,是在普通透明釉中添加乳浊剂而形成的。 产生乳浊效果的原因是乳浊剂粒子与透明釉的玻璃体对光的折射率不同,引起光散射所致。 乳浊釉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卫生陶瓷制品,可以掩盖住坯体的杂色和缺陷 * 3 ) 结晶釉 crystalline glaze 结晶釉成因:是产品烧成过程中釉内的结晶物质熔融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产生析晶,从而析出美丽花纹的结晶。 晶体通常是硅酸盐晶体。 釉烧后,在釉层中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晶体。这种以结晶为特征的釉称结晶釉. 我国至宋代已经烧制出成熟的结晶釉品种,如兔毫、油滴等。最为著名的有建窑的兔毫、吉州窑的鹧鸪斑和河南的油滴等。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