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发心肌损害临床观察及护理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发心肌损害临床观察及护理
摘 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腹泻患儿158例,通过金标免疫实验法检测大便中是否有轮状病毒,观察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心肌受损情况。结果: 72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中,65例伴发心肌损害,经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后,除2例1周后复查心肌酶谱,仍有异常,带保护心肌药物院外巩固治疗,随访1月后痊愈,余63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及时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及心肌酶谱,尽早发现有无伴发心肌损害,密切观察,合理用药,正确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轮状病毒 腹泻 心肌损害 观察及护理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最主要病原(1),轮状病毒感染不仅导致胃肠道症状,还可造成心肌炎、肾炎、肺炎、脑炎、皮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各种肠道外疾病(2),对婴幼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文献报道有50%左右患儿血清心肌酶异常,提示有心肌受累(3)。本文对158例腹泻患儿进行观察、治疗、护理,对其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是否伴发心肌损害,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共收治腹泻患儿158例,其中男90例,女68例,年龄0-6月19例,6月-1岁79例,1-2岁52例,大于2岁8例。均诊断为婴幼儿腹泻。患儿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上表现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洋腹泻、呕吐、腹痛、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等脱水征。且均无心肌损害病史,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无心脏病变,便常规无红细胞、白细胞检出,便培养未检出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
1.2方法 患儿入院当日留取新鲜粪标本(2小时之内),采用金标免疫法检测大便中轮状病毒;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心肌酶谱,检测指标为血清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移酶(AST)。
2结果
2.1 158例患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72例,其中65例患儿出现心肌酶学指标改变,表现为CK,LDH,AST增高,CK-MB显著增高(P0.01),并伴有体温升高、心率明显增快。见表1:
表1 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组、阴性组心肌酶学指标、体温及心率比较
注:P0.01
2.2 对因轮状病毒腹泻收住入院的婴幼儿,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止吐、降温、保护肠粘膜等治疗,对伴发心肌损害的患儿给予1-6二磷酸果糖、能量合剂、VC等对症治疗后,及时复查心肌酶谱,患儿心肌酶学指标下降,体温降低,心率下降,65例患儿经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后,除2例1周后复查心肌酶谱,仍有异常,带保护心肌药物院外巩固治疗,随访1月后痊愈,余63例均痊愈出院。见表2:
表2 65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观察前后心肌酶学、体温及心率比较
注:P0.01
3讨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高,其感染率可达50%左右[4],主要局限于肠道内,但不能忽视肠道外的感染。目前,临床上发现轮状病毒除引发肠道感染外,还可伴发心肌损害(5),这与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一致。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体征与症状表现不明显,治疗中常常只重视抗感染与补液,忽视了心脏方面改变。故在护理此类患儿时,不仅要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配合医师做好液体疗法,且一定要警惕心肌损害的发生,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缩短心肌损害的持续时间,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结合本组结果,提出以下观察、护理措施。
3.1严密观察患儿病情:
3.1.1观察患儿补液前后精神、意识、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大便次数及性状,摄入量及尿量,注意补液后脱水情况是否得到改善。
3.1.2密切监测心率,有无心悸、气促、心音低钝等症状。必要时行心电监测,如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减低、倒置,高度警惕心肌损害的发生,在保证患儿充分休息基础上,给予静滴1-6二磷酸果糖、能量合剂、VC等药物, 注意滴速。
3.1.3观察代谢性酸中毒表现:观察患儿的呼吸及精神状态,如出现深长呼吸,精神萎靡,血PH下降,要及时通知医师尽快给予处理。
3.1.4观察有无低血钾发生,如患儿出现疲乏、拒乳、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及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做生化及心电图检查,如低血钾,应遵医嘱调整液体中钾的浓度,但应注意与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相鉴别。
3.2护理措施:
3.2.1发热的护理: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2-3次,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体温高者,可给予头枕冰袋及温水擦浴,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