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站南投坚韧.PDF
走一條 不同的路之三
第四站南投 堅韌
作者 / 蕭富元
第 475 期 封面故事 | 出版日期:2011/06
十二年前那場撼動全台的巨災,這裡承受了最大的苦難,
但災難卻也激發了台灣人捲土重來的堅韌本領。
不只在災區看得見,異鄉打拚的台商、偏鄉小鎮的人民,
這裡的人有能力住在任何想住的地方,但他們選擇住在這裡,」前美國國家廣
播公司(ABC)資深新聞製作人任卡爾(Karl Zimmerman),牽著他的狗「聰
明」,走在南投縣水里鄉上安村的「謝謝農場」果園裡。他從沒想過,有一天他
會務農,而且是在離家鄉亞特蘭大一萬多公里外的玉山山腳小村當農夫。
省道台二十一線八十八公里,海拔八百公尺的上安村,在攝氏十幾度清晨裡,
抖呵呵地起床了。成為台灣女婿的任卡爾,在這個水里最南端、只有一千四百個
居民的小村莊,實地見證台灣人愈挫愈勇的堅韌特質。
民國八十五年到九十年,五年間,上安村遭遇三次重大天災:賀伯颱風一天降
下一千多毫米大雨,陳有蘭溪暴漲成災。九二一大地震,四十戶房子倒塌。最後
一擊是桃芝颱風,上安村民不曾經歷土石流,眼睜睜看著三層樓高泥水滾滾而
下。兩個浪頭打來,房子不見了,家當毀了,十七條生命沒了。
一場打了三年四個月的籃球賽,磨出上安居民的韌性,扭轉社區的命運。
全村比賽SBA
張宏忠、詹瑞成、林國隆和沈君山這幾個學經歷南轅北轍的上安人,坐在林國
隆精心布置的茶席邊,談得格外起勁。
六十三歲的張宏忠,三十年前從基隆碇內國小調到水里郡坑國小,上安最消沉
的年代,他剛好當村長,眼見年輕人口外流,對家鄉有疏離感,他想出一個團結
社區向心力的絕妙創意,模仿美國NBA職籃,在社區辦籃球比賽。
他們自稱是SBA (上安社區職籃賽),全村分成四支隊伍,每個月打一場球,
一年後進行總冠軍賽。張宏忠要求,每一隊都要包含老中青三代球員,他自己以
最高齡球員身分下場比賽。球季開賽第一天,社區居民全數出動,總共樂捐十七
萬元,撥做球賽基金,買隊服、做冠軍盃。
籃球打了快一年,大家都熟了,研擬對戰計劃的空檔,順便討論社區未來發展
方向,「打球打出共識。」大人們還規定,騎機車不戴安全帽或拔掉消音器,要
受禁賽處分。「年輕人為了要參賽,都非常守法,」張宏忠笑著說。
1
總冠軍賽前五天,碰上九二一地震,籃球場被震垮,比賽中斷兩年。原本預定
民國九十年八月八日復賽,比賽前一個星期,又遇到桃芝颱風,土石流沖走球場,
「我們全都愣住了。」
隔年一月,總冠軍賽終於開打,「一場球打了三年四個月,我們只是想,一定
要打下去,」張宏忠歸結,全村目標一致,就是要完成冠軍賽。
打球打出韌性與志氣
籃球賽打出了上安的韌性和志氣。張宏忠強調,九二一地震,上安不是「明星
災區」,沒有團體來認養,村民商量好幾次,決議走出一條路,以重振地方產業
作為再起的第一步。
球賽結束第二年,居民集資合股,成立「呆呆(槑)休閒農業區」,推張宏年
當理事長,發展社區的梅、茶、甜柿、葡萄、華盛頓臍橙和香菇產業。種了二十
幾種水果的詹瑞成說,上安日夜溫差十度以上,最適合水果生長。
社區大人還訓練小學生說唱藝術,在假日市集推銷家鄉農產品,盈餘用來支持
籃球隊。呆呆休閒農業區也推出一日農夫計劃,廣邀各方好漢體驗農事—截斷梅
枝,做成呆呆鉛筆;到香菇農場實習,種植有機呆呆菇。
五十五歲的詹瑞成在上安土生土長,年輕時從事景觀工程,下半場人生決定在
家當農夫。桃芝颱風那天,詹瑞成家前的三?溪,從八尺寬膨脹為八十尺,沖走
門前道路和車庫,他先搶救家裡的大龍眼樹,這棵樹由祖父親手種下,是他們家
的傳家寶。
「拚了三代,一個颱風來,什麼都沒了,」上安村村長陳永成感嘆。不過,大
滅絕式的災難,反而讓村民產生生命共同體的特殊情誼,詹家龍眼樹也成為安撫
村民的心靈小棧。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沈君山今年三月退休後,就在上安定居。他和太
太在這裡深度體驗農學,學會放鬆身心靈。夫婦兩人只要看到龍眼樹這頭點起
燈,「接客時間到了,」就會自動到這裡和鄰居聊天。
半個指甲大的龍眼花落如黃雨,風中流淌著清甜蜜香。詹瑞成和太太忙著把一
桶「爛泥巴」(台語祿穀粥)和一鍋「土石流」端到樹下石桌。在上安置產二十
幾年的水里蛇窯主人林國隆形容,這間龍眼樹餐廳是「不是餐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