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在养生学中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在养生学中运用

姜在养生学中运用   【摘要】本文讨论了药用姜及食用姜在养生学中的运用,总结出了生姜御百邪,生姜抗衰老,生姜连皮吃,吃姜应有节,吃姜看时辰,冬吃萝卜夏吃姜。由此展望了姜在养生学中的发展。   【关键词】姜;养生;药用   姜,自古以来就是家喻户晓的调味品,它是集药品,食品,调味于一身的蔬菜。本文从药用姜(生姜,干姜,炮姜)入手对姜在养生学的应用做一个简述。   1 药用姜   姜,若以新鲜根茎入药为生姜,以干燥根茎入药称干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称炮姜,又称黑姜。   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辨药指南》日“生姜辛窜,单用善豁痰利窍,止寒呕,通神明[1]”用量一般是3~9g,可煎服或捣汁服。不过本品助热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干姜,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冬季采收。传统工艺,陶弘景谓.“凡作干姜法: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乱去皮,然后晒干,置瓷缸中酿三日,乃成。[2]”李时珍谓干姜以母姜造之,以白净结实者为良,凡入药并宜泡用[3],现代研究也指出干姜的姜辣素成分(酚类衍生物)既是干姜生物活性作用的主要功能因子,辣味物质的含量直接影响干姜的品质和药[4]。一般3~10g煎服,因其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品。取干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起鼓,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即成。其性温,味苦涩,入脾、肝经。《医学入门》载:“炮姜,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癖[5]。”一般3~6g煎服。   生姜,干姜,炮姜本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由于炮制的不同,其性能亦异。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之圣药”:干姜辛热,善守中,偏于祛里寒:炮姜则善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但在养生中,用的最多的是生姜。   2 生姜养生学中的研究   2.1 生姜御百邪   东汉经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姜本写作“疆”,称为“御湿之菜嗍”。丹麦丹斯大学教授奇斯纳医师说:“风湿关节炎患者,连续食姜3个月,肿痛症状会大大减少,关节僵硬现象可缓解[7]”。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其《字说》中称赞_“姜能疆(强)御百邪。[8]”彭永强提出用生姜水给宝宝泡脚治感冒引起的鼻塞[9];郭仲吴[10]提出了许多用生姜祛风寒,暑邪,痢疾等验方;常虹[11]提出患伤风感冒喝姜葱红糖汤,既能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起到降温、退烧和杀菌作用,又能帮助发汗和排尿,有利于排出体内毒素;吴圣利[12]言其有降温提神,增进食欲,暑救急之功。   2.2 生姜抗衰老   宋代大家苏东坡就曾记载“予昔监郡钱溏,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明王,年八十余,目光炯然,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姜能健脾温肾,活血益气[13]。”据现代医学研究[14]:姜能刺激消化液分泌,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姜具有很好的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另外,生姜的全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5],德国学者研究认为:生姜的辛辣成分比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系E更有效此外,生姜还可以调节前列腺素的水平,前列腺素也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生姜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姜辣素有很强的对付自由基的本领[16];杨力[17]根据姜辣素有很强的抗衰老能力[18],提出了用生姜加热涂抹面部祛除老年斑的方法。   2.3 生姜连皮吃   陶弘景谓:“凡作干姜法: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乱去皮,然后晒干,置瓷缸中酿三日,乃成。[2]”就提出了制干姜要去皮,正如《辨药指南》指出“生姜主走表,为祛邪益脾之品”,“干姜止而不行……生姜主散,干姜主守[1]”。陈帅华、李晓如和韦超等人[19]就指出生姜皮的挥发油含量高于生姜的?]发油含量。因此由此可见,陶弘景特别指出去皮,一语中的,意在使干姜力守中焦。   2.4 吃姜应有节   《论语?乡党》[20]这一篇就指出孔子“不撤姜食,不多食。”即是言饭后,其他的剩饭剩菜都撤下去了,唯独姜不撤下去。孔子饭后会吃一点姜,姜是辛温之品,能温胃、降逆。但请注意孔子饭后吃姜,只吃一点点而已。熊才良[21]发现了服生姜过量致鼻衄案,从中医角度分析该病人由于短时间内大剂量服用生姜,使机体骤受操邪之害,积热化火,耗伤津液,扰动血分,迫血妄行,上循清窍,导致鼻衄。现代研究[22]提出了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大量的姜辣素,再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烂姜和冻姜更应抛弃,姜变质后含有黄樟素可致肝细胞变性坏死。   2.5 吃姜看时辰   早晨,人的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冬天的早晨,适当吃点姜,还可驱散寒冷,预防感冒。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现代研究也表明[22]姜酚刺激胃肠道蠕动,白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