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成都理工大学科技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件-成都理工大学科技处.doc

附件 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 (第一号通知) 2014年6月1日 日期:2015年5月13-19日(星期三至星期二,13-14日会议,15-19日地质考察) 地点:中国台湾台北 三、研讨会目的: 在过去二十年中,海峡两岸举办过许多有关地质科学领域的研讨会。1995年3月在中国台北召开了海峡两岸地质学术研讨会,与会人数达四百余人,开启了两岸开放人员往来以后地球科学领域大规模之学术交流活动。其后自1999年8月起,陆续在北京、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台湾龙潭科学园区、内蒙古赤峰市、以及四川成都理工大学等分别举行了七次世界华人地质大会,使全世界地球科学领域的华人学者有了一个常规性的交流管道。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有感于身为全球华人地质大家庭一分子的责任,联合大陆和海内外地学单位,诚挚的邀请全球华人地质学者踊跃参加2015年在中国台北举办的第八届世界华人地质大会,让大家携手并进,共创华人地球科学的新纪元。 四、大会研讨专题(待学术委员会讨论以后最后确定) (1) 地层古生物与气候变迁 (2) 大地构造及亚洲地体构造带演化 (3) 东亚及其它地区造山带多学科研究 (4) 地球化学 (5) 地球物理及地震 (6)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能源 (7) 地质灾害与防灾 (8) 矿物岩石与矿床 (9) 大陆及海洋钻探 (10) 新期构造与第四纪地质 (11) 海洋油气勘察 (12) 地质生物学 五、主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国立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协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国家实验研究院、台湾地震研究中心、国立台湾博物馆、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国立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球科学系、国立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国立中正大学地震研究所、国立中山大学海洋地质及化学研究所、国立海洋大学应用地球科学研究所、国立东华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中国文化大学地质学系、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资源所、中央气象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课程、香港地质学会、海外华人地球科学技术协会(OCESTA)、(美国)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 六、研讨会组织: 主席团: 李罗权(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主席) 孟宪来(中国地质学会) (主席) 周义明(U. S. Geological Survey) (主席) 朱立新(中国地质学会) (副主席) 董树文(中国地质科学院)(副主席) 罗清华(国家实验研究院) (副主席) 刘忠光(Stanford Univ.) (副主席) 邓属予(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副主席) 胡兴台(中油公司) (副主席) 辛在勤(中央气象局) 张培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邓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张立飞(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陈晓非(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朱延祥(中央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邓茂华(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黄庭芳(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课程) 总干事: 汪中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赵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顾问委员会: 邓大量(Univ. of Southern California) 毛河光(Geophysical Lab) 陈正宏(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吴大铭(SUNY, Binghamton) 江博明(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李太枫(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刘绍臣(中央研究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 王寳贯(中央研究院环境变迁研究中心) 王汝成(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和平(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孙文科(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周美夫(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陈龙生(香港地质学会) 筹备委员会: 汪中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赵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吴逸民(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颜宏元(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 詹瑜璋(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郝梓国(中国地质学会) 周义明(U. S. Geological Survey) 冯夏红(IPACES, Dartmouth College) 张素菁(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学术委员会: 锺孙霖(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 (主席) 陈于高(台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