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切景语皆情语扩展解读.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一切景语皆情语扩展解读

对一切景语皆情语扩展解读   情与景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文论的基本问题。《礼记?乐记》即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刘勰《文心雕龙》系统阐述了“情”“景”互相影响、转化的关系:“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诠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唐代日本僧人空海在《文镜秘府论》进一步提出情思与景物须相谐和的见解:“须景与意相兼”、“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诗一向言意,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宋以后,认识更加深入,逐渐得出二者融合一致的观点。范仲淹在《对床夜话》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及必须“化景物为情思”的见解;明人谢榛《四溟诗话》提出“情景孤不自成”之论:“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提出“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邪?”“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况周颐《蕙风词话》更是指出情与景的一致:“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最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概括:“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其实在王国维之前已有诗词评论者论及情、景关系时突出强调过二者的交融一致关系,只不过是王国维直接在二者之间划上了等号。划上等号后却给了我们大而化之的感觉,似乎分析景找到了金手指,但写景何以能够抒情?抒情是否只有借助写景一途?“一切景语皆情语”就只有外景内情一种表现形式吗?      一、情、景在结构组织上的关系      (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从而产生思想感情活动,这叫“触景生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就是“借景抒情”。如辛弃疾的《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就是先触景生情,看到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不由想到当年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死伤,觉得那流水当中饱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泪。进而结合写景,抒写思想感情活动:“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慨叹大好河山仍被敌人占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悲愤空有爱国志士,难挽国事衰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忧虑国事实在难为。全词塑造出词人自身心系国耻、忧虑国事的形象,创造出沉郁苍茫的意境,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腐朽无能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二)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以景语结情语”(宋,张炎)是古代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如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将作者对琵琶女演技的赞叹、自己闻曲后对个人遭遇的叹息、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等全结在这一轮秋月浸于江水之中的写景里。   又如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结句“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那惋惜、愤懑、悲痛相互交织的情感,全都蕴含于景语之中。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三)融情于景,情景合一   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又可叫做“移情入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样的诗篇,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实则写情,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融情入景的例子,不局限于通篇的情景合一,更多的是一句之中的情景合一。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脉脉无语之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并非花鸟不可爱,只是诗人忧国忧民,所以说“花溅泪”、“鸟惊心”。“感时”、“恨别”是写情。一句中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的诗篇,景有限而情无限,往往能达到像宋梅尧臣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效果。      二、情、景在情感逻辑上的关系      (一)情、景正衬   情、景正衬是指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   (1)以乐景写乐情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