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CMMB深度增补覆盖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CMMB深度增补覆盖策略

浅析CMMB深度增补覆盖策略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CMMB的组网特点,从四个方面对CMMB与GSMTD共建共享进行了可行性讨论,提出了对现有室内覆盖系统进行改造实现CMMB深度增补覆盖的策略。   【关键词】CMMB GSM TD-SCDMA 共建共享 增补覆盖      1 概况      经过五易其稿的艰辛,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终于柳暗花明――2010年6月6日,国家三网融合协调小组会议闪电通过了试点方案,三网融合试点成了现阶段三网融合工作的重中之重,上海、南京等10个城市可能成为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移动与中广传播就已宣布TD+CMMB手机电视业务在全国正式商用,两者的融合正是实践三网融合的有益探索。因为TD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而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也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标准。   目前中移动TD已完成三期网络建设,累计投资1080多亿元,全国70%以上地市实现TD-SCDMA网络覆盖,其中东部省份100%地市实现覆盖,基站总数超过10万个。而CMMB的起步时间较晚,2006年底,完成地面补点试验网建设,进行系统的试验;2007年中,完成地面补点示范网建设,开始商用试验;目前经过单频网的建设,全国337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做到基本覆盖,计划2010年12月做到良好覆盖,2011年12月做到优质覆盖,运营体系初具规模。      与中国移动网络建设有些类似的是,CMMB的网络建设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浅及深的。根据规划,CMMB采用大功率的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利用地面深度转发器同频同时同内容地转发卫星信号,补点覆盖卫星覆盖盲区。它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统一标准,全程全网,形成以卫星大面积覆盖为主、以地面深度网络为辅的单向广播和双向交互相结合的移动数字多媒体网络[1]。这种天地一体的方式覆盖范围广,其组网结构如图1所示。      2CMMB与GSMTD共建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用户的增多,CMMB终端用户反映CMMB在室内收视情况不尽如人意。所以CMMB不仅仅要扩大覆盖的区域,同时还要加强深度增补覆盖,重点以实现用户需求等环境的无缝覆盖为目标。   根据国标GY/Z 233-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实施指南》的要求,CMMB若单独进行室内覆盖系统建设,覆盖方式包括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无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有线或无线接收泄漏增补覆盖方式三种。但根据工信部联通【2008】235号《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的精神,共建共享的目标在于杜绝同地点新建铁塔、同路由新建杆路现象,实现新增铁塔、杆路的共建,其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比例逐年提高。其中新建其他基站设施就包括室内分布系统、传输线路、电源等其他配套设施。虽然235号文仅对电信行业改革提出要求,但CMMB同样也可以与GSMTD室内分布系统一起共建共享。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对此加以分析:   2.1 链路预算   两者链路预算的计算方法相同,频率相近。CMMB的频率范围470MHz~798MHz,中国移动GSM的下行频率范围935MHz~954MHz。根据空间的传播损耗公式Lbs(dB)=32.45+20lgf(MHz)+20lgd(km)[2],很容易得知两者的空间传播损耗相差不大,具体见表1。      由表1可知,如果边缘场强能满足GSM的要求,就一定能够满足CMMB的要求。   2.2 覆盖系统设计   两者覆盖系统设计原则相似:   (1)在覆盖系统中,都必须保证室内覆盖信号与室外覆盖信号不产生同频干扰;   (2)在室内覆盖区域95%的位置,移动接收终端可正常接收信号;   (3)对于所有室内覆盖系统,场强信号应完整覆盖到边缘,且不小于-75dBm;   (4)室内天线入口电平控制在不超过15dBm,在实际工程中,应控制在10dBm左右为宜;   (5)作为源信号的室外信号不低于-65dBm,信号频谱应无干扰信号,并能保证稳定接收;   (6)覆盖区域与周边覆盖区域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   2.3 天线布放   两者天线选择和设置要求基本相同:      (1)若覆盖范围较为开阔,由于无线传播环境较好,基本在视距范围内,如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应减少天线的数量;根据覆盖要求可以合理增加天线功率,来满足信号覆盖和接收场强的要求。   (2)若覆盖范围为隔离型空间,如写字楼、酒店宾馆等,采用多天线、小功率方式,通过天线的合理布放减少隔断的穿透损耗,使功率分布均匀,覆盖效果好。   (3)天线位置设置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特点,保证室内良好覆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