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广东地方文化资源保护.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探广东地方文化资源保护

浅探广东地方文化资源保护   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在此,笔者只能着重谈谈广东省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问题。      一、名人村落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      广东各地的村落民居是研究广东建筑文化的丰富资源。如粤东以围龙屋为代表的客家民居,潮汕平原的潮洲民居,珠三角的水乡民居,都是中国建筑史上很有特色的民居。但同样具有水乡特色的长江三角洲的绍兴、周庄等地的江南民居与珠三角的民居就有很大差别。这些村落民居一如四合院之于北京市民,窑洞之于陕北老乡。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有不少已被国家或国际文物组织列为保护对象,然而,广东各地许多有价值的古老村落,由于当地文物保管部门的保护措施不力,正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据报道,南海盐步镇颜边村,至今仍保留着一处基本上没有修缮过的古建筑群。这个古建筑群大约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可是,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它的文物价值,将它列为文物保护对象。这些古建筑群,十多年前有一万多平方米,现在只有四千多平方米,其完整的建筑风貌遭到极大的破坏,一些有识之士,为之深感痛心[1]。   在粤东的客家民居,也有不少是明、清代的建筑,那些地方由于相对封闭,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古代村落民居建筑群的完整性比珠三角地区还要好。那些民居不少也还处在自然状态,经历着风雨的侵蚀,岁月的磨损。如果现在我们不抓紧时机及时保护,若干年或若干十年之后,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极可能悔之晚矣。在近代一百多年来,广东涌现出许多伟大、杰出的人物,这些杰出人物生活居住过的地方,即是我们所说的历史人物的故居、旧居,也是十分有特色,有文物价值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财产,但是目前大多数没有很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被文学研究界誉为中国十大杰出诗人,同时又是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的黄遵宪,他在梅州的故居“人境庐”,一些海外的来访者,对“人境庐”的破落面貌,感到不可思议。“人境庐”收藏的黄遵宪的手稿、书信、藏书等各种文物,不翼而飞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说明,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刻不容缓。除了黄遵宪以外,这块土地上还诞生孕育过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丘逢甲,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叶剑英,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艺术大师林风眠,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开山诗人、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李金发,创造社的元老,著名小说家张资平,新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黄药眠教授等重要的历史人物、文化名流。以上名人故居,除叶剑英的故居保护完好,修建了“叶剑英纪念馆”之外,其余的都不堪了了。很多海外游客,不远万里从香港、台湾、新加坡、印尼、日本、美国、法国等世界各地和祖国各地专程到梅州造访名人旧居,可是留给他们的是一番“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无奈和感慨。佛山康有为的故居,可供游客参观的地方只有两个房间,一个厅及其附属建筑,共计81平方米,有关康有为生平的资料、图片也不多。这种现状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地位亦很不相称。   历史名人的故居旧屋,既是我们凭吊先贤伟业,激励后人成人成才和启蒙教育的基地,也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实物和具体对象,大多数历史名人的故居、旧居,在选址、建筑布局、设计、施工及室内装饰等方面都十分讲究,有很高的文化含量和很高的文物价值,是研究地方建筑文化的真实材料,值得好好保护、开发和利用。      二、地方戏剧、音乐文化的保护      广东的三大方言区,都有颇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戏剧,如潮州、汕头的潮剧,珠三角的粤剧,梅州的汉剧、山歌剧、采茶剧等等。那些地方剧种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以及音乐、词曲、唱腔、服饰、表演程式和角色的安排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颇有研究和欣赏、娱乐的价值。在音乐艺术领域,客家地区的客家山歌,汉调音乐,珠三角的八音、木鱼书、民间说唱,潮州的锣鼓等等,都是广东各地特有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很能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种物化形态。这些艺术形式,表演性、观赏性都很强,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体现着广东特有的地方文化的内容。但是,目前除了一部分年岁较高者和专业人员,一般年轻人对此大都缺乏兴趣,更谈不上理解和尊重了。艺术样式的题材和表现内容没能与时俱进,理论研究滞后,从业人员后继乏人,缺乏创新的活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导致这些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形式日渐式微,日渐淡出。      三、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      广东各地的民间工艺美术十分丰富,十分发达,特色各异,形式多样。潮州的抽纱、刺绣,佛山的陶艺、木雕、秋色、剪纸等等,都是广东历史悠久,很具影响力的民间工艺美术,曾经风行一时,影响至东南亚以至欧洲各国。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得知,佛山的木雕、陶艺、剪纸都还出现过许多著名的行家里手,民间工艺美术领域的专家、大家,有的甚至还成为一代宗师,有些民间工艺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